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特别是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各级政府逐渐从竞争性领域和企业“婆婆”的角色中退出。与此相适应,各种行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据本市(包括县、市、区)调查统计,1995年行业协会不足300家,至2001年底已发展到1200多家,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价格管理模式也随之逐渐被“行业价格管理”模式所替代。因此,如何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价格管理,是新形势下摆在各级价格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本文结合自己长期从事物价工作的实践和对本市行业协会开展价格工作情况的调查,对比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行业协会开展价格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据调查,由于行业性质和产品供求以及协会领导的思想认识不同,目前各行业协会开展价格管理情况很不平衡。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对行业价格管理思想重视,工作到位。由于行业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频繁或容易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发生突发性价格变动的,其行业协会对价格的管理就比较重视,工作也较到位,如宁波市蔺草协会,其成员生产的蔺草是一年一季的季节性产品,且其制成品价格往往受出口形势的变化大起大落。为了稳定生产和不受外商任意压级压价,蔺草协会把行业的价格管理列为章程的重要内容,不仅每年深入调查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成本,还聘请在日华侨为信息员,及时调查和传递日本市场蔺草制品行情,然后科学地确定反映社会平均成本的蔺草收购基准价,协会以“中间人”的身份参与协调蔺草制品的出口指导价,获得了企业和外商的一致信任和支持。类似这样的协会还有市交通运输协会、市墙体材料协会、市照相协会、市医药同业协会、宁海县模具协会、慈溪市掌起镇打火机协会等,但在协会总数中占比还是偏少。 2、协会对加强行业价格管理思想重视,但招数不多,措施不力。这种类型的行业协会所占比率较大,如饮食业协会、印刷业协会、沙石业协会、维修汽配业协会、美容美发业协会等等。这些协会对维护行业市场价格秩序,虽章程有规定,代表企业有倡仪,协会会议常强调,但真正落实不够,所以乱涨价、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3、行业协会对自己的“角色”未摆正,价格行为“越位”、“错位”。这类协会虽在本地调查中还未发现,但据媒体报导,在其他地方不乏存在。有些行业协会把自己视为“新婆婆”,不但要领导行业内大大小小的企业,对它们发号施令,还企图以自己的“行规”约束其他市场主体和消费者。例如,去年上海市黄金饰品协会擅自出台黄金96元/克的最低“行业自律价”,不仅与政府放开黄金价格的规定相悖,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4、一些带有垄断或公益性质的行业协会,行业价格管理尚未市场化。如供电、供水、供气、邮电、有线电视等,这些行业目前还难以完全开展市场竞争,其产品或服务价格大多数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但有的行业协会只维护和追求本行业的高额利润,千方百计为企业“出谋划策”,到处替企业诉“苦”和说情,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给有关管理部门同意其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施加压力。 二、行业协会是实施行业价格管理的最佳主体 行业价格管理,概括地讲就是行业组织为了维护行业市场的价格秩序,鼓励公平竞争,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依据《价格法》和行业组织章程的规定,对行业内的价格活动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服务的过程。加强行业价格管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规范行业价格行为,为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在当前我国市场主体多元化、商品流通全球化、价格决策自主化的新形势下,遵循价值规律和WTO的“游戏规则”,加强行业价格管理显得更为必要。那么由谁来对行业价格实施管理呢?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惟有让行业协会来实施行业价格管理最为合适。这是由行业协会所具有的四个特点和优势决定的: 一是民间性。行业协会是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通过章程或协议的方式由行业内的企业自愿组成的,它不受区域和所有制的限制,不受行政命令的强制和外界因素的干扰,且行业协会的机构设置和领导职位,都是由协会成员民主选举产生的,有的还实行定期轮流担任,所以能充分得到行业内企业的拥护、支持与信赖。我们在调查时听到不少企业反映说,过去政府是“婆家”,现在协会是“娘家”,我们既尊重“婆家”,更喜欢“娘家”。 二是中介性。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政府而言,行业协会是“参谋”和“助手”;对企业而言,行业协会是企业利益的代言者和维护者。行业协会“一手牵两头”,有利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从而对行业实施科学的价格管理。 三是自律性。行业协会是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其成员共同达成协议和制定章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其宗旨是通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成员的市场行为,保障行业公平竞争,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协会本身比较超脱,不直接参与生产和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它实际上又是社会利益的维护者,所以由协会实施行业价格管理一般不会因协会本身利益的驱使而出现偏颇。 四是“智囊性”。行业协会一般都汇集了本行业的各方“精英”,可以说是行业的“智囊团”,对本行业的历史和现状最了解,对行业的有关政策法规学习理解最透彻,对行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掌握最准确,对行业的市场信息捕捉最及时,对行业容易出现的价格问题最清楚,所以由行业协会实施本行业的价格管理最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