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在推土机和打桩机的轰鸣声中逐渐失去。如何妥善地补偿安置这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不仅关系到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这已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期,我们围绕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征用土地对改善农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源,是政府的最大财富。围绕如何充分保护、利用好土地资源,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又妥善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国土部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具体表现为“五个明显”: 一是用地面积明显增加。仅2001年2002年,全市上报建设占用耕地项目172批次,用地总面积5781公倾,是前5年用地总量的1.3倍,创出历史最高水平,为全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征用补偿安置标准明显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劳力安置补助费分别提高了130%、40%和500—100%。目前,我市土地补偿安置标准均达到或高于省规定,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 三是补偿安置办法明显增多。为了做好征地补偿安置过程中的稳定工作,各地及国土部门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探索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安置办法,如谁用地谁安置、货币安置、留地安置,就业安置和社保安置等,一改过去单纯的谁用地谁负责安置的办法,通过多种补偿安置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我市农民土地被征用后的生活保障问题。 四是政府土地收益明显提升。全市各级政府和国土部门在严格执行土地出让计划的同时,对市区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供地,2001年市区共出让土地225宗。面积858万平方米,出让金达21.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351%;去年全市土地出让金达45.3亿元,其中市区达33.1亿元,增长60%,为构筑特大型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财力支撑。 五是对补偿安置工作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为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的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土地经营的若干意见》、《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的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土地征用的工程程序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对国土资源实行了“四制”管理,即报建实行窗口服务制,土地出让实行招标拍卖制,审批事项实行集体会审制,征用土地实行公告制。同时,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2002年,在全省13个省辖市国土部门依法行政考核评比中,我市名列总分第一,有效地加强了国土管理的监察力度。 二、征地补偿安置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 1、征地补偿安置办法不完善。目前,我市的征地补偿安置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方式,但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货币安置,这是一种生活指向性安排,而非就业指导性安置,失地农民在得到生活安置费后,就被永久地推向劳动力市场。这种方式只是考虑了失地农民眼前的生活安排,并没有与社保制度同步衔接,在重新就业毫无把握的前景面前,失地农民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忧虑,有可能演变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二是谁失地就分给谁,承包田不再调整,这种方式形式上较好地处理了补偿费用的合理分配,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将失地农民边缘化,脱离了集体,如今在对失地农民生活安置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将那些农民领取补偿费用后“赶出”土地,这给那些靠土地养老的农民无疑是雪上加霜,三是“两费一金”中的土地补偿费留村委代管,其他平均分配,由村委运作这笔资金,每年向农民支付一定数额的款项。我市三井乡将这种方式深化成为“入股”。他们认为如果一次性的将补偿安置分配给农民后,有些人会很快消费掉,最后仍然要找镇政府“麻烦”,将这笔钱入股乡村级经济组织,却能保证失地农民有一个长远的、安全可靠且稳定的经济来源,但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完全依靠乡镇政府、开发区的高经济增长水平,对于财政较为薄弱的乡镇来说是一个较为沉重的负担。目前,三井乡每年每亩土地可支付给农民1000元/亩左右的利息收入。对一些实行村务公开、资金使用受村民监督、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来说,这不失是一种好方法,但如果村务不公开,资金使用不透明,会增加村民对村委的不信任度,也为村民与村委间埋下了一个矛盾根源;另外,若村级组织经济较困难,而村委还要将补偿费用中切出一部分,这反而增加了村民的生活压力。四是“存本付息”,存入银行,每年平均分配利息,这种方式使农民每年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但农民每年获得的分配较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对经济上困难、年龄较大的且无其他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经不起“疾病”等情况的冲击。五是用补偿安置费给农民买养老保险,这种方式使农民退休后获得了稳定收入,但在人均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的村难以承受,且受到退休后才可领取,在退休前这段时间无经济来源的影响较大。以上各种方式各有利弊,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虽然现行的常州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对全市征用土地补偿安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有些条件亟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