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在九届一次会议期间与科学家座谈又一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企业来讲,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能否创新已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创新的内容很丰富,本文主要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制度创新:国企振兴之本 经过20来年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已确认企业改制主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特别是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目前,仅就股份制而言,全国已建成可够得上真正股份制企业的有9000多家,而其中在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也有一千多家。但不能对此成就估计过高,并以此为满足,还应当充分地看到,这些新建立起来的公司,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它们身上还深深带有旧体制的烙印和痕迹,如:很多公司(包括上市公司),仍政企不分,不同程度地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治理结构,如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上级任命或委派,或者原班人马,只是换个称呼,如厂长变董事长或总经理;仍实行部门管理,上级主管部门还参与公司的决策或分配;党组织、工会、职代会等还插足其间,争权夺利,干扰公司的正常运作;国有股不准上市,国有产权不能流通;国家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组建过多;各种规章制度也不健全等。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要使经济增长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使国有企业成为具有内在动力和活力的市场主体。而提高企业的素质和效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必须在企业制度改革上有所突破,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分配制度以及管理方式等进行创新性的改造,实现企业制度的全面创新。 首先,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创新。国有企业要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必须对产权结构逆行调整,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减少行政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四自”机制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按照“择优扶强,竞争创新,有进有退,整体搞活”的方针,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收购兼并等形式,吸引外资、个体私营、集体等各种经济成分到国有企业参股,改变国有企业股权单一的状况,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其控制力和竞争力。对一般竞争性行业的中小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改制实现国有资产的置换或国有资本的退出,鼓励企业经营层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入股,使国有资产得到有效运作和保值增值。 其次,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实现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把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为企业改制的重点,严格按《公司法》对企业改制进行规范化操作,明确区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充分发挥党委会和职代会的监督作用,使企业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和规范的运作机制。改革对企业的领导方式,按照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培养、选拔、任免、管理的新机制,对经理人员实行在考核、竞争基础上的择优聘任,并逐步向职业化方向发展,实现市场化配置。 第三,激发经营者的创业积极性,实现分配制度创新。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试行年薪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实行给予期股、期权激励的办法、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利益机制,把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使其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长期保持创业的内在动力,要进一步改革对企业的科技、管理、销售骨干的分配机制,积极鼓励以技术、智力、才能等要素入股参与分配,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对企业发展的关注和投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技术创新:国企生命之源 在国际的经济生活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近些年来,发展最快的有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生化技术、塑性材料技术等,其中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INTERNET网络在世界上的推广,提供了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信息传递的容量。 在当代,高明的企业家已经把关心技术比关心市场当作更高层次的、更具有远见的竞争行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100多年来所以能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始终具有领先于时代的新技术。在它的扬名世界的贝尔试验室里聚集了5万名科学家,正是这些科学家为他们的公司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有了这些“第一”,为该公司在电信业中称霸世界,莫定了牢固的基础。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没有或不太有强烈的技术创新欲望;缺乏必要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技术创新资金投向也不太合理;科技人员匮乏,科研条件差,难以保证技术创新所必要的条件;普遍缺乏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必要的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缺乏技术创新所必要的良好的外部环境等。 为了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应该切实提高企业对技术新及其显赫作用的认识,强化企业在技术研制和运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增大技改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改变技改投资结构,提高技改投入的效果;加强科研条件产业化建设,提高技改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努力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的宏观配套措施,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的中观和宏观环境。 三、管理创新:国企富强之路 如果说制度和体制是企业改革所要实现的“硬件”的话,那么,管理则是企业改制后所要实现的“软件”。目前,在国有企业中,这个“软件”滞后了,没有或不能发挥“软件”应有的作用,在已经改制后的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主要是:就管理者而言,由于观念陈旧、整体素质不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说,无力去搞好企业管理。比如,他们对企业中已经存在的和新出现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对企业的未来缺乏预见性和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手段;就被管理者即广大职工而言,由于在传统体制下而形成的惰性和对“主人翁”地位的误解,对改制后的企业管理产生对抗情绪,人为地阻碍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加强;传统的、经验性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作为一种强大的习惯势力还一时难以摆脱,而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由于不熟悉、不完善、不顾手还难以在新企业制度中顺利地建立和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