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文明总体结构的把握臻至完善。那么什么是政治文明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这些问题能否作出正确的回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一般认为,所谓政治文明,它是以民主为核心,包含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等思想、制度和行为的形式和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和政治发展程度的标志。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作为一个社会历史性的概念,政治文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动态性及结构的复杂性。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阶级?其政治文明的内容、形式及发展步骤、途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组成的共同体。相应地,人类文明也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所构成。从马克思对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的精辟论述中,我们可总结出: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则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方向的保证和安定和谐的政治环境,三者相互作用,辩证发展,因此,唯有把握这三者的关系,并放到中国这一具体的历史的环境中加以考察研究,才能真正保证中国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既把握了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又充分考虑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及当今时代的特征,从而实现了政治文明发展的共性和中国特殊国情的个性的有机统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指针。 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石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文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政治文明的产生。同样,政治文明的发展也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说,生产力的发展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政治设施、政治材料、政治资源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与之对应的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可以说,一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政治文明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历史。因此,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严格地以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为基础,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及运行机制,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变革创新。唯有如此,政治文明才可能健康地发展,达到预定的目标。任何企图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去追求高度理想化的政治文明的思想,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同样,任何不顾生产力已向前发展,仍企图维护相对落后、腐朽的政治文明的思想、做法也必然遭到失败。 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对以往一切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无论是从体系、结构还是从本质、内容而言?都有着其他政治文明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中国是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中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文明也处于初级阶段,其内容、形式及作用的发挥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毫无瑕疵,其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要想实现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就必须客观地辩证地分析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并明确要发展中国的政治文明,最根本最可行的途径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用政治文明的发展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由于社会化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国际分工的日益广泛、深入,科学发展一日千里,经济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唯有立足国际国内实际,把握历史发展潮流,制定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范围内的交往与合作,加强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联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才有保障。 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支撑 政治文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持,两者彼此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正如政治文明有先进落后之分一样,文化也有先进落后之别。落后的文化千方百计地维护陈旧过时的政治文明,并阻碍先进的政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先进文化则在与旧文化的斗争中努力推动先进的政治文明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特定的政治文明总是有特定的文化相随,并以之作为文化支撑。不同的政治文明决定了其文化基础的阶级内容、表现形式及发展特点。如前所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文明,其先进性决定了它不但必须有先进的生产力作为其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决定了它必须有先进的文化作为其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本质上是先进的,有着严格的科学性、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和容纳百川的包容性。它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了社会成员最基本的利益,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并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行为规范,通过评价、言说、交流等方式,教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成员,规范他们的行为,保持社会认同,凝聚社会共识,规定社会政治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内在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①具体而言,中国先进文化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表现如下:(1)先进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文明良性发展。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先进文化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进程的必然性,从而鼓舞和指导人们通过积极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政治的发展。纵观历史,一个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往往是以先进文化为先导。先进文化一旦形成体系,对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支撑力往往又会跨越民族和时代,成为人类发展的一种指示器。相反,一个国家、民族一旦失去了先进文化力的支撑,其衰败也是必然之理。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和科学文化的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使先进文化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先进文化对社会政治文明的稳定发展具有保障作用。国泰民安,是建立在经济昌盛、政治民主和文化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先进文化是社会政治文明稳定发展的稳压器。人们在社会中总要进行一定的交往,这些交往所形成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关系,都要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文化不仅是调节人们的思想关系的粘合剂,而且是经济的、政治的及其他关系的调节剂。文化通融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文化沟通,而先进文化起到调节人的心理、整合人的思想认识的作用。在体制转型,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中,文化可以通过理论研究、舆论导向、立法建制、规范道德与形式发展作用,促进社会选择和形成主导型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公平、公正、互助、和谐的社会环境,缓解和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摩擦和隔阂,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社会肌体的整合力,从而达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稳定发展的目的。总而言之,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持,要加快中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就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制定文化发展的正确的纲领、原则、方针、政策,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迎接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进行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