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着力点。全面建设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我市作为沿海相对发达地区,完全有条件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本文围绕《宁波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旨在总结现有工作成就,分析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对创新“三农”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作一探讨。 一、肯定建设成就,正视发展中的“三农”问题 近几年来,全市农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工作上紧抓不放,突出发展主题,创新。工作载体,深入开展“双增”活动,全市农村在1997年提前三年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2002年,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6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4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67%、19.8%和23%。根据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农业发展水平、经济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环境综合水平等4个方面的18项指标,经评估测算,我市综合得分84.7分。这说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有较好的基础。 我市农村小康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方面虽然做了大量,但对照省、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的要求,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分析,我市“三农”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 从农业来看,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服务体系发育迟缓,科技支撑乏力,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一是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的覆盖面不广,与农民利益联结的程度低,分散经营的农户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二是农产品结构调整尚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大路货多、传统产品多、品牌产品少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三是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低,初级农产品比重大,农产品加工滞后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四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技推广机制不适应。五是农业信息、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覆盖面不广,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完善。 从农村来看,在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偏向、财政偏向体制的影响下,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差距继续拉大,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一是长期来农村规划滞后,城镇、村镇规划体系不完善,农村整体布局比较分散零乱,村容村貌较差。二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落后,制约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为缓慢,与省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评估对照,差距更为明显。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较为薄弱,部分村级班子力量不强,缺乏活力,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一些老区、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因多种因素脱贫致富更加艰难,与发达地区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从农民来看,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善待农民做得不够,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福利等方面尚不能拥有同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发展机会。我市农业人口仍占全市总人口的70%以上,人均占有耕地0.7亩,大量富余劳动力沉淀在农村。近几年尽管农民人均收入有所提高,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1990年到2002年期间,农民人均收入从1254元增加到5764元,增长3.6倍,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从1963元增加到12970元,增长5.6倍,200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额相差7206。目前,农民增收潜力十分有限,仅靠农村内部的改革与发展,如不从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求得新的突破,农民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明确新的目标,创新“三农”发展思路 在当前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针对“三农”发展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勇气,抓住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契机,明确新目标,创新“三农”发展思路。 今后五年,将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通过扎实工作,努力使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基本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城镇化梯度推进的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50万人,非农从业人员达到70%以上;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文明程度有较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用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用市场的手段经营农业,用开放的思维拓展农业,积极探索“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农业发展新路子。以外向、特色、绿色、精品农业为重点,加强农产品规模化建设,形成拳头产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发展一批覆盖面广、运作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农产品,着力建立健全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体系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村,抓住城市化加快的发展机遇,实施以城带乡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加强规划布局指导的前提下,发挥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中心镇、中心村。以城市近郊村、中心镇附近周边村和山区偏僻村为重点,围绕中心村建设,把部分村改居、撤并部分行政村、下山脱贫、生态移民等有机结合,调整、整合村落资源,扩大村庄规模,继续适度减少行政村数量。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开展村庄整治、整理,按照“路硬、水清、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建设一批新农村示范村,逐步改变农村面貌。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通过增加财政支出,运用市场机制作用,多渠道投入,改善软硬件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力争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