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进出口形势很好,但大量国有外贸企业仍处于经营萎缩、亏损增加的状况,我们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出现这一问题,有其与其他行业具有共性的国有企业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国有外贸企业改革也存在一定滞后的现象,需要加大改革力度。但是,仅此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外贸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必须针对外贸行业的特殊性,分析外贸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深层矛盾,正确地把握国有外贸企业深化改革的战略方向。关于国有企业具有共性的改革问题,当然十分重要,应按有关要求确实深化改革。但是外贸企业改革的行业特殊性问题须要认真研究。行业特殊性是本文立意的主题。 一、国有外贸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的行业性矛盾 首先要明确国有外贸企业的范围。为什么要谈国有外贸企业改革,而不是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或者进出口企业改革?初看起来,这些概念似乎没有多少区别,但实际上,这里涉及到深化改革的基本定位问题,是分析国有外贸企业行业特殊性的切入点。我们说的国有外贸企业,既是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适应外贸统治的垄断外贸企业,也包含改革开放以来,在生产企业进出口权放开前成立的大量国有外贸企业。显然,这是一个特定的企业群体,在进入市场经济与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面临特殊的问题。由此,这里谈的国有外贸企业,特指专门从事进出口的流通类企业,不能等同于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量的直接进出口的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并不属于这一范畴;外贸企业也不能等同于专门涉外经营的企业,从事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出口以及其他服务贸易出口的企业亦不属于这一范畴。明确了范围的定位,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行业发展的深层矛盾。 (一)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综观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对外贸易的大格局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西方型的工业主导、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贸易格局,这是绝大多数国家形成的贸易形式。这种形式,是几百年所谓自由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主导下形成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外贸易作为政府不直接干预的竞争性领域,很难想象能发展起一个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强大的流通企业层面。另外一种主要模式,即我们共知的日本、韩国形成的东方对外贸易模式,他们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发展综合商社,也形成了大量的流通类对外贸易企业,对其本国进出口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曾有很多国家希望学习日、韩综合商社的模式,也包括我国。实践看来,很多对日韩模式的学习,包括我们的学习迄今并没有成气候。当然,除以上两种主要模式外,还有一些类似自由贸易港、国际贸易集散地的地区,如香港、新加坡等地,形成大量的中小贸易中介类企业,并不属于上述两种模式,但这些地方与我们情况并不具有可比性。现在,我们需要对我国将会形成的对外贸易模式的大格局有一个战略判断了。 一是,考察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看到了对外贸易大格局的初步形态。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出口经营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外贸垄断格局被打破,工业企业直建销售网络和自营进出口发展很快,加工贸易增长迅速,国有外贸企业已逐步退出进出口主渠道地位。“九五”至2001年7年间,外资企业出口(主要是加工贸易)年均递增20%,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年均递增24%,近年来,私营企业又异军突起,其出口年均增长达50%以上。相比之下,国有外贸企业出口年均增长还不到5%。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国有外贸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已收缩到四分之一,加速递减的状况没有明显改观。这种情况是与我国实行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干预的过程相伴随的,也是与从计划配置资源到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转轨过程相一致的,因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工业企业直面国际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扩大出口以刺激经济增长,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但现在看,扩大出口并不等同于单纯依靠国有外贸企业。入世后,随着外贸经营权的全面放开、重要商品关税、配额和指定国有外贸企业专营的商品逐步减少,外贸领域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有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是,还要看到,我国也具有某些东方对外贸易模式的特征。主要是,计划经济与转轨期间,我国留下了一大批专业从事对外贸易的流通类企业,这是一个既定的历史与现实前提。正确地利用好这些对外贸易资源,就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但是,利用好资源还不能等同于形成日、韩模式的贸易主导层。日、韩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二战后,为了实现赶超,相继提出了贸易立国的经济主导方针,成为发展综合商社模式的重要支撑,这虽然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总体上与我国情况并不相同,加之我们与日、韩在金融体系、企业集团模式等方面的区别,在我国不太可能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形成一个起重要作用的综合商社的层面。这并不排除一些大型外贸企业,主要通过市场运作,加快发展内外贸易,成为综合商社式的贸易型企业。总体上看,我国兼有东西方两种贸易模式的特征,但发展趋势已经说明,我国将形成以工业主导型对外贸易为主的模式,贸易企业的发展逐步退到从属的地位。这对我国专业外贸企业的发展,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特殊的挑战。 (二)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国有外贸企业的布局问题 对外贸易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长足进展,为我国经济外向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出口占GDP比重已超过四分之一,这个比重超过美国、日本。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还可能面临再上台阶的历史机遇。例如,国内外关于中国将向“世界工厂”发展的说法,就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入研究。中国拥有绝对丰富与素质较好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这将是我国相当长时期经济扩张与外向发展的主要优势。加之我国加快发展的基础设施、相对完整与配套的工业结构,使我国制造业正在形成独特的组合优势,吸引着全球新一轮的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又形成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输往世界各地。对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加速实现工业化,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阶段的国家,当然是很符合国情的一条持续发展的路子,至少在现阶段利大于弊。当然,对“世界工厂”的说法在理论界有不同看法,但这里我们并不是去讨论这一观点的是非问题。至少大家都认识到了,当前我国制造业面向国际市场具有独特的优势、良好的发展趋势,这对讨论深化外贸企业改革问题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