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民所有制经济关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前一阶段的改革过程中虽然突破了传统全民所有制理论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全民所有制关系和经济体制,但改革的历史任务并未完成。要全面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全民所有制经济关系内部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一、深化改革与理论创新 全民所有制是一种体系或系统。包括它的理论基础、内部关系、结构和体制、以及反映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相关阶段发展变化的方针政策。全民所有制概念是列宁提出来的,源于马、恩的社会所有制理论。后来斯大林在苏联建立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由于没有经验和脱离实际,使这种全民所有制经济存在若干弊端,不能真正发挥全民所有制的优越性。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全民所有制经济,不仅存在这些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们将改革前的全民所有制关系称为传统全民所有制经济。目前在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还是不切实际和历史遗留下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完全的解决。 如何看待和改革全民所有制经济,理论界始终存在着不同看法和观点。有的对全民或国家所有制(全民同国家所有制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在国家消亡以前,二者可以通用。)持否定态度,认为“中国的前途,系于是否实行产权所有制”;有的主张用“民营经济”取代国有制经济;有的主张将国有制经济改革为集体企业所有制经济;有的说经典作家“没有全民所有制的提法”;有的说现在全民所有制概念已经“过时”;近年来还有人说“国家所有制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应当“废除”,等等。这就说明,要搞好经济改革,必须弄清改革的性质、内容和方向;同时要研究和弄清全民所有制经济理论,认识和掌握全民所有制经济理论,认识和掌握全民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改革并不是根本否定全民所有制经济关系,而是要调整和改革那种脱离实际的经济关系,使之符合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状况的要求和整个社会经济条件。理论创新也是如此,并非要根本否定马克思和列宁的社会或全民所有制理论,而是要研究他们确立这种理论的条件和依据,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结合现有的主客观条件,加以调整、补充、丰富和完善,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正确处理这种所有制的内部关系,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我们的传统全民所有制经济关系,经过渐进式改革,如国家对企业的“放权让利”,实行“承包制”和分权、进行价格和工资制度的改革、承认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商品属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和改革等等,已经突破了全民所有制单一结构和框架,初步调整了经济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地方、部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但改革还不到位,国家和企业经济职能的划分还不稳固、不完善,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功能还不规范、不健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有些改革政策和措施在贯彻执行中还“打了折扣”。因而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要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和理论创新。所谓转变观念,是要深入地总结历史经验,认清由于传统全民所有制关系脱离实际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理论创新就是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方法上懂得全民所有制经济同任何事物一样,有它自己的产生、成长和成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必然依照这种历史过程中每个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来处理其内部纵横交错的生产关系,而不能超越其中任何一个发展阶段。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理论创新,无非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有关所有制原理与具体实靳相结合,探索在现有历史条件下全民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克服传统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种种弊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深化改革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要进一步搞好以下几个基本点: 1.在现阶段,要确立国家是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主体地位,改变国家是这种生产资料的惟一所有者和垄断者,承认中央和地方、部门、行业和企业是其共同的所有者,都是生产资料和主人,从而就可以彻底改变企业的“附属物”地位。 2.进一步改革全民所有制内部由中央独家垄断的单一经济结构,确立中央和地方、部门和企业多层经济结构,依据这各个层次和环节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划分和确立它们各自的经济职能。 3.在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层次中,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基层单位,应当确立和完善它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国家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总体代表者,必须改革和完善它在宏观领域的经济职能,其中包括调控和综合平衡、审计和监管职能。促进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4.深化改革和完善全民所有制内晨的分配关系,适当降低国有企业所得税率(目前为33%),反对借用种种名义增加企业税、费等负担,鼓励企业投资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改革企业工资制度,适当扩大体、脑劳动的收入差别,激励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素质的积极性,适当增加有突出贡献的企业高层领导和专家的年薪制金额,进一步搞好将职工收入和生产经营成果相结合的办法,坚决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差别过分悬殊的现象。 5.深化改革,全面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反对不正当竞争和弄虚作假的行为,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必须坚持自原互利和等价交换的原则。确立企业法人代表责任制,国家依法对企业加强审计和监管,严防国有资产的流失。 6.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彻底解决企业办社会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企业在这方面的直接和间接负担,以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其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