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10+1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就中国和东盟进一步发展经济与贸易合作关系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当时,很多东盟国家都没有对这个设想持特别乐观的态度。但随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且区域贸易的发展甚至超过了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步伐。而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东盟国家的经济受到重创,一直难于恢复。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1978年到198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对外贸易额也从1991年的1358亿美元增加到4734亿美元。在高速增长11年的基础上,1989年到2001年,GDP仍然保持了年均9.3%的高速经济增长。平均增长率为8%。即便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1998年中国也保持着7.8%的高速增长。2001年整个世界经济下滑,需外不畅,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仍然保持7.5%左右,且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仍然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东盟国家对中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中国-东盟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占东盟总贸易额的比重已经从1991年的2.3%上升到了2000年的5%。从1980年代末起,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年均增长约20%。2000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为395.22亿美元,增幅达45.3%。在2001年全球经济发展减速的情况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投资和贸易仍保持了显著增长,双边贸易额达416.15亿美元,比上一年又增长5.3%。仅从199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变动中,便可看出东盟对我国的依存度在逐步增加。在此期间,除新加坡外贸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有所下降外,其余东盟国家的外贸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情况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其中,对中国市场依存程度增加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在此期间,增加了0.83个百分点,增长幅度最小的是泰国,为0.15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对东南亚经济的重要性日益秃现,这充分说明了双方的合作基础和未来的潜力。于是,2001年文莱召开的第五次10+1领导人会议上,双方领导人根据专家组的建议,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开展更密切的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消息一传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和东盟就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达成了共识,除了领导人的积极推动外,也说明双方有实现这个愿望的坚实基础。紧接着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不仅将标志着中国从此更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的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仅十分有利于中国,也十分有利于亚洲地区,将对东盟国家也产生很大的关联效应,带来很多机遇,从而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早日建立。 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给东盟经济带来的机遇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承诺给东盟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做了很大程度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承诺,无疑会扩大经济的开放程度从而给东盟国家带来巨大的市场准入机会。主要有: 其一、削减关税和逐渐减少非关税政策的使用。工业品方面,自1992年始,经过多次调整平均关税已经由1992年的42.9%下降为1999年的17.5%。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承诺经过2-4年我国的关税还继续下降,到2005年将达到10%。农产品的法定关税率将从19%下降到14.5%;根据“信息技术产品协议”,2003年,所有IT设备、计算机和计算机配件及其他大部分信息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到2005年所有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都将为零。此外与东盟的WTO谈判中,中国做出了全面的开放承诺。根据协议,对东盟产品的基本关税水平在5年内将削减34%-47%,比总体削减水平要快。根据协议,估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东盟国家和地区和我国的出口每年会增长10%,因此到2005年中国对东盟国家产品和服务的进口可能会增长倒355亿美元。因此,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障碍将会大大减少。东盟出口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将会扩大,如农产品、资源产品和电子产品等领域。此外,我国削减了很多非关税政策,如对大宗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大米、棉花、食糖、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羊毛等)的进口,改原有的绝对配额管理制度为关税配额管理制度,并承诺了一定的配额年增长率。实行关税配额的产品,配额内税率在1-10%之间,配额外税率在9-80%之间。如大米在配额内关税为10%,在配额外为65%,根据中美农业协议,豆油关税配额开始是170万吨,2005年增至330万吨,小麦关税配额开始是730万吨,后增至930万吨;玉米关税配额初始是450万吨,后增至720万吨,大米关税配额初始是260万吨,后增至530万吨。同时在5年内逐渐消除进口商品的行政检查和配额、许可证及其他数量限制措施。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为燃油、木材、油脂、计算机/机械、电器设备,而在1993年燃油和木材居第一、二位,而到了1999年计算机/机械和电器已经上升到第一、二位。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的第一步,双方将从2004年开始逐步废除600项产品的关税,并将在2006年完成第一批的废除关税计划。在自由贸易区计划下,双方共有6000项产品的关税有待废除,而第一批相当于总数1/10的产品中,将以农产品为主,也包括牲畜产品和水产品。而其余90%贸易项目的废除关税谈判,预计将在2004年结束,并且从2005年开始废除关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履行对东盟国家先于开放的承诺,则东盟国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有很大的提升。许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特别是依赖向美国出口电子产品据统计,电子产品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新加坡为64%、马来西亚58%、泰国和菲律宾61%,有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依靠电子零件出口到美国。这次因美国经济放缓而受到了重创。我国贸易自由化将为东盟的电子产品寻找重要的出口引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2002年联合国的一份发展报告中也提到对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随着中国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收益最大的还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盟的新成员。新兴工业化国家主要是电子产品,水产品。东盟的新成员主要是资源密集性产品,如能源产品、林业产品、水产品、农产品等,在中国可以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特别是给予东盟次发达国家的特殊待遇将给这些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