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来,“影视研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门学科。据现行的学科分类体系,在一 级学科“艺术学”下设有“电影”和“广播电视文艺”两个二级学科,在“电影”下又 设有“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艺术”、“电影其他学科”四个三级学科。 定量分析 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2年全年共6辑,选文共112篇。 从选文载体来看:全年共涉及期刊报纸55种,其中专业性影视研究期刊报纸19种,非 专业性(含综合性)期刊报纸36种。专业性期刊报纸转载率排名前几位的有:《当代电影 》(11篇)、《电影新作》(6)、《北京电影学院学报》(6)、《中国电视》(5)、《电影 艺术》(5)、《中国电影市场》(4)、《电影创作》(4)、《电影》(3)、《现代传播》(2 ),其余为1篇;非专业性期刊报纸转载率排名前几位的有:《文艺报》(10)、《中国文 化报》(5)、《光明日报》(3)、《文艺研究》(2)、《上海大学学报》(2),其余为1篇 。从这份统计数据来看,1.专业性学术期刊虽然数量不少,但质量分布不均,被认为有 较高学术含量的论文集中在少数学术媒体;2.非专业性期刊报纸如大学学报、各地社会 科学等也对影视艺术研究有所反映,但总体数量较少,分布也较分散,没有形成相应的 规模。 从选文类型来看,涉及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外部研究共27篇,其中对策研究17篇、影 视产业研究10篇;二是内部研究共83篇,其中影视史研究14篇、导演研究15篇、影视作 品评论17篇、影视现象批评13篇、影视理论探讨12篇、学科建设讨论12篇;三是影视新 闻共2篇。可以看出:1.上述选题基本涵盖了影视研究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对影视的内 部研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其中对当前比较活跃的导演的研究、对当前正在热播的影视 作品的评论以及对新近出现的影视现象的批评份量不轻(三者占有内部研究的1/2强)。2 .在外部研究中,直接应对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影视所面临的挑战的对策性研究成为该 年的主旋律。因此,紧跟时代、贴近现实、侧重批评可以说是该年影视研究的学科特点 。 从选文作者来看:全年共涉及作者105位,其中影视行政领导1位(杨伟光)、影视行业 经营者2位(韩三平和徐青,前者为世纪英雄电影投资公司部经理,后者为南京工人影城 总经理),记者7位,其余皆为文艺(文学、艺术、文化)研究者(其中外国学者1位)。作 者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视研究对问题的关注、思考的角度以及对问题解决的程度 。 定性分析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影视研究是在现代学科体制已经充分完备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这 使得它一方面能够依托相邻学科快速地完成学科的建制——中国的影视研究十余年来的 发展即为明证;但另一方面随着影视产业的急速膨胀,使得影视越来越不再满足于成为 艺术的某一类型,影视研究也越来越倾向于摆脱艺术研究而转向产业研究,从而呈现出 明显的跨学科性和非学科化倾向。现在中国影视研究的学科面貌便是在这种向心力和离 心力的矛盾运动中形成的。 作为文学研究的延伸 由于当前的研究者多为学院式的艺术(文学、艺术、文化)研究者,其中又多为从文学 研究领域转行的,他们普遍缺乏置身于影视产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切身经验,换言之 ,在整个影视生产环节中,他们绝大多数均为影视观众(消费者)的身份,这使得他们的 研究在范式上仍然留有非常明显的文学研究的痕迹,使得当前的影视研究成为文学研究 的延伸。比如《三四十年代阳翰笙电影剧作的时代特征和艺术成就》将之分为“充满战 斗渴望的前期创作”和“作为革命现实主义精神高峰体现的后期创作”而论之,与传统 的教科书写法无异;《张艺谋电影的叙事模式》、《李安电影的叙事策略》、《黄建新 电影叙事的美学特征》、《闪烁在诗意的长河——中国文人电影的叙事特征》等的理论 资源与文学研究的叙事理论一样;《关注百姓命运,珍重平民情感——评电视剧<大哥> 》、《寻的母题与枪的隐喻——解读影片<寻枪>》、《<庭院里的女人>意识形态话语分 析》等等,不一而足,一看就知道作者操持文学研究之法的娴熟。 应该说,文学研究对于影视研究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作为相对成熟的学术研 究规范使得影视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从一开始就有了很好的基础,在学科建制、学术 方法上,现在的影视研究大多参照文学研究的路数在走,同时,文学与影视作为人类的 精神文化产品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存在着同构性,从这个意义上讲, 影视研究也必须向文学研究汲取更多的营养;但另一方面,影视作为“机械复制时代” 的产物,毕竟与人类远古之初就已开始萌芽并在印刷时代获得巨大发展的文学大不一样 ,仅就影视批评中的作品批评而言,中国的影视研究还未完全实现从“读”向“看”的 转变。 作为文化研究的拼盘 而当影视研究关注“作为产业的电影”,面对全球化、WTO的挑战这一宏大命题时,又 往往依托于西方的全球化、后殖民、大众文化理论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理论和主 流意识形态的官方式话语,从而构成了中国影视研究中的“宏大叙事”。如有人认为: “世界电影市场已为全球性寡头所垄断”、“法国与好莱坞殊死搏斗”、“加拿大与韩 国:反对文化倾销”、“保护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文化产业不仅仅是金钱 的问题,还关乎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安全问题,关乎到一个民族的 原创力问题”;还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与文化时尚》中指出,“作为文化大革命 中硕果仅存的大众文化娱乐形式之一,电影不独构成了一代青年的娱乐史,而且重组了 他们的精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