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1998年特大抗洪题材的影视艺术作品,已有过好几部,虽然在主题开掘的深广度 上各有千秋,但若论其吸引力和感召力,我以为当首推江泽民主席亲自题写片名、八一 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故事片《惊涛骇浪》。 导演翟俊杰在该片的《导演阐述》中指出:当影片的“政治取向”决定之后,进入摄 制时,作为导演,引发我思考的更多的是艺术。毕竟,我们是在从事一部艺术电影的生 产,不是做报告。我们要艺术地表现生活,努力追求影片的最佳观赏效果,使更多的观 众对我们的影片产生兴趣并参与审美才好。这种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从艺术规律 、适应并征服观众的自觉的导演意识在全片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惊涛骇浪》审美创作的镜头,始终对准了活跃奋战于抗洪抢险中的并决定着这场斗 争伟大胜利的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抗洪抢险事件的过程。惟其如此,事中见人 ,史中觅诗,聚焦于军魂,聚焦于民族魂,既讴歌了自强不息、无坚不摧的阳刚之美, 又礼赞了厚德载物、团结协作的中和之美,因而使全剧具有一种难得的史诗品格。影片 一开局,场面恢宏,气势磅礴,氛围凝重,意境深邃。在没有硝烟的抗洪战场上,千军 万马,迷彩泥浆,集团军军长张子明临危受命,指挥若定,慷慨陈辞,句句铿锵,对连 长张成文贻误战机十分钟提出严厉批评,一下子展开了特定情境下上级与下级,同时也 是严父与爱子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紧紧钳制住了观众的审美视线。接下去,伴随着一 次次特大洪峰的袭来,经受着一次次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影片始终聚焦于人物的精神世 界,不仅层层递进地精雕细刻出张子明处变不惊、气吞万里如虎的大将风度,而且把张 成文从曾打算转业从商到决心归队再从列兵干起至最后以出色表现重任连长的精神嬗变 升华轨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艺术呈现出来。同时,还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即将奉命赴 国防大学深造的军团团长周尚武与娇妻韩梅如何将夫妻小情自觉融入国家民族大情,并 在抗洪抢险中一展雄姿风采的精神风貌……所有这些,镜头语言穿越了抗洪历史事件的 过程,组成了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银幕抗洪英雄人物形象系列,活现出决定着稳操胜 券的人的精神灵魂,从而高扬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传统美德的主旋律, 使神圣的政治思想主题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被审美化、艺术化了。 影片在审美创造中注重讲究艺术辩证法,使影片的主题在符合电影艺术独特规律的辩 证思维过程中逐步呈现出来。在处理写实与写意的关系上,编导就既注重“反复观看19 98年抗洪纪录片,从中寻找艺术感觉”,“务求真实”;又强调“要抓住剧情提供的一 些情绪上的契机,拍出写意的镜头”,令全片“尤富诗意”。在处理宏观审美把握与微 观细节表现的关系上,影片力求做到“宏观的东西要有气魄,创造视觉奇观;微观的东 西要有内容,有感染力”。两者的水乳交融,使全片大气而不空泛,凝重而不轻飘,简 洁而不繁杂,有效地强化了艺术魅力。此外,在处理画面的充实与空灵的关系上、节奏 的张与弛的关系上、音响效果的闹与静的关系上,影片都讲究辩证,精益求精,增强了 吸引力和感召力。 另外,影片还注重充分发挥视听语言独具的审美优势,精心营造银幕上的“电影奇观 ”。为了真实地艺术地再现战胜特大洪灾的惊心动魄的情景,摄制组搭造了一个长800 余米、宽28米的专供拍摄的堤坝……影片不仅在常规摄影造型上狠下功夫,而且大胆尝 试用电脑数字化特技,把传统特技与高科技特技巧妙结合起来,靠电脑高科技制作的那 几分钟大堤决口、民垸被淹的画面,堪称银幕上的经典镜头段落。 《惊涛骇浪》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电影艺术家只要胸怀 对人民、对历史、对时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只要严格遵从艺术规律,就一定能把 银幕上的主旋律奏得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