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世界影坛上曾经出现了不少意识流电影,它们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 响。我国电影界也有一些编导为了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尝试运用意识流手法拍摄 电影,如著名的影片《苦恼人的笑》、《小花》、《樱》和《天云山传奇》等,但它们 还算不上是意识流电影。 意识流电影是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影片样式。20世纪20年代欧美作 家将“意识流”运用于文学创作,50年代才进入电影创作之中。什么是“意识流”?“ 意识流”这个名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他在《心理学原理》中说: “意识……并非以一段段的形式出现的,像‘链’或‘环节’那样。它不是联结起来的 ,而是流动的。河流或流水是描写意识状态的借喻。”这里的涵义在于强调意识活动的 连续性,如水流一样不可中断。后来“意识流”被现代派小说广为运用,形成了“意识 流小说”派。根据一些文艺史家们的意见,小说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即早期小说,注重 描写情节和人物外部活动;心理小说,着重描写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意 识流小说,描写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不仅是理性内容即理智思想,还有非理性内容, 如幻想、幻觉、情感波动等。由此可见,意识流小说阶段的文学作家们已开始运用人的 意识如同水在流动着的概念去写小说,写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活动,改变了过去写事件 、写故事情节的手法。 其实,一些作家面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复杂性,他们认为过去写实主义的方法已不 足以表达已经被认识到的复杂性,需要寻找一种表现这种复杂性的恰当的文学形式,意 识流的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形成的,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 后次序或者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而展开的结构。故事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 组织故事。实际上,意识流小说用的主要技巧和手法就是“内心独白”。1887年法国作 家杜夏丹最早采用“内心独白”手法,因而被认为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但“意识 流”文学的真正鼻祖应推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1922)和法国作家普鲁斯特( 《追忆逝水年华》1927),他们的创作实践受到了伯格森直觉主义学说和弗洛伊德潜意 识学说的强烈影响。二战以后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 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上世纪的60年代,法国出现了一个新小说派 ,代表人物是阿兰·罗勃·格丽叶,他们就是用意识流方法从事文学创作,并且取得了 成就。于是,在新小说派的影响下,开始把意识流这个心理学概念引用到电影中来。 二 什么是意识流电影?它是指这类电影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要求在银幕上着重表现人 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直觉活动的电影。 世界影坛上的意识流电影出现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之交。在世界电影史上被最早视 为“意识流电影”的是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野草莓》(又名《杨梅树下话 当年》)。这位有世界影响的导演,深受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善于通过意 识流去体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宗教观念。他敢于运用假定性很大的意识流,如人与神并 存、死人与活人重逢之类,但是他力图使这些场面富于纪实性,使环境与人物有机融合 ,很有电影特性。他的《野草莓》拍摄于1957年,剧情发生在现在时态的约24小时的一 段时间内,表现一个78岁的医学教授波尔格在其儿媳玛丽安的伴随下,驱车前往一所大 学接受荣誉学位。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重访了一些故地,使老波尔格不 断地进入到往事的回忆和梦幻中,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反思。影片结束,他开始有些意识 到自己性格中的自私和冷漠,希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起一种互爱的关系。影片主要以人 的潜意识为对象,运用意识流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回忆、幻觉、梦境等,表现了一个老 人对死亡的恐惧、对孤独根源的探索和对生命再生的渴望。这部影片后来成为西方电影 研究家们探讨意识流的“范例”。伯格曼的其他著名的意识流影片还有《第七封印》和 《处女泉》等,前者描写一个中世纪武士参加十字军征战后,感到精神毁灭而回到瑞典 。当时瑞典瘟疫流行,到处可见强奸、盗窃和杀人的罪行。他更感幻灭,要从信仰上帝 找到精神支柱。后来他从死神那里得知自己死期快到,乃与死神对弈,故意拖延时间以 便找机会在死前做一好事(救了一对夫妇),以弥补虚度一生的内心悔恨。后者则着重心 理分析,有三兄弟作恶多端,合谋强奸少女嘉琳,还杀死了她。她父亲为了报复而处死 他们。为了消除内心恐惧,他先举行了异教徒的祭祀仪式。影片结束时,嘉琳尸体下涌 出了泉水,象征着道德“干枯”的世界已恢复了精神平衡。 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费里尼也以运用意识流著称,其特点是强调直觉。他不但受存在 主义与弗洛伊德学说影响,也受哲学家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影响,他们认为,在人的意 识中直觉最重要。没有直觉认识也就没有逻辑认识;没有逻辑认识却照样有直觉认识。 所以他们极端强调直觉,反对任何理性加工,鼓励创作“内省作品”。费里尼于1962年 拍摄的《8 1/2》(又译《八部半》)正是强调直觉的“内省影片”的典型。它描述了一 个名叫吉多的电影导演在筹拍一部影片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顿与危机。这位导演准备拍一 部表现人类末日的新影片。为此,他来到了温泉疗养院,边疗养边准备拍摄工作。然而 ,他却发现自己的创作陷入危机之中。影片的主要布景已经搭好,但他的构思还是朦胧 一团,处处是阻碍和矛盾,与此同时,他也深陷于个人生活的危机中,与妻子在感情上 无法沟通,情妇又对他纠缠不休。他幻想出来的思想女性刚刚出现,立刻就显露出同样 令人痛心的世俗态……最后,他举行了一次毫无内容的记者招待会,同请来的客人跳起 了伦巴舞。这部影片是费里尼的创作转向表现人的内心现实的标志。它通过一个隐喻性 的“故事”,探索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