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8;G8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3)22-0059-03 十多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业学校)心理教育从“无”到有,相对独立,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颁布之后(以下分别简称《意见》和《纲要》),我国职业学校在21世纪之初掀起了一场心理教育的“热潮”。但这种表面的“繁荣”无法掩盖其已经显现或真正潜在的问题与危机。 一、当前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曲解混乱:心理教育的理论问题 1.定名问题 目前国内学者对心理教育方面的提法有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这些提法反映了人们对心理教育本质、内涵及外延的不同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实情况是,不少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使用心理教育称谓上比较混乱,随意性比较大。 2.定义问题 目前国内学者对心理教育概念基本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与界定并未形成共识,而对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发展、心理潜能等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对心理教育界定上的模糊、混乱乃至曲解,极易造成而且事实上已经造成广大职业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困惑与误解,妨碍了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科学实施和积极推进。 3.定位问题 关于心理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同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的主张,认为心理教育是智育、德育、美育的上位概念,心理教育包括智育、德育、美育;第二种观点主张心理教育是职业教育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是职业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现行“五育”之外的第六种因素或途径;第三种观点认为心理教育是职业学校广义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广义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狭义)、心理教育四个方面组成,因而心理教育成为职业学校德育的一条途径、一种补充。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显然有过于宽泛之嫌,第三种说法虽然写进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红头文件,为一些职业学校领导和教师所接受,但忽视了心理教育的独特性、独立性,这两种定位观都是有失偏颇的。 4.定性问题 从性质上理解,我国心理教育有两种目标,即消极性(补救性)目标和积极性(发展性)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心理教育是从心理咨询入手,较多地关注解决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障碍。随着对心理教育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和人格现代化服务。但现实教育中仍有不少人认为“心理教育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补救性教育”,把心理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心理教育仍停留在消极性的目标层次上,只着眼于职校生心理障碍及问题行为的矫治,即心理教育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和消除学生各种严重的心理异常,而忽视了职校生更高层次的心理发展、潜能开发和人格健全需求。 5.定向问题 综观我国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现状,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摇摆不定:一是实践路向上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歧,何去何从争论不休。二是学科取向上的不良分化。尤其是心理学取向与教育学取向等不同学科取向之间存在着各执一端、相互“拆台”、相互指责的倾向。三是价值取向上的“钟摆”现象。心理教育是以社会功能为本,还是“以人为本”,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上和实践中仍是忽左忽右。四是发展路向上的偏差。在当今教育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潮流中,一些职业学校盲目趋附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路向,简单沿袭、移用或照搬普通学校心理教育的做法和模式,缺乏应有的本土特色、职教特色和中国化探索。 (二)功能错位: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认识问题 有人认为,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还是一切围绕就业或升学(对口招生)这个中心,随着高考“指挥棒”行动,教师、家长以及职校生需要与追求的只是高分数或高技能,要真正实施心理教育还为时过早。这种说法指出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顽结”。现实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不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心理教育的实施就难以得到保证。但应当明确指出的是,心理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并不是完全外在于或高于其他教育而存在的,我们不能够坐等观望职业教育改革的完善,而应在脚踏实地实施心理教育过程中逐步推进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良性循环。 有人认为,过去没有所谓的心理教育,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强调开展和实施心理教育,反而使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更加普遍、更加严重。这一认识本身就是对心理教育的误解。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职业学校开展了心理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才增加了,而是因为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更加复杂了,我们才更有必要重视心理教育。也不是说职业学校开展了心理教育,我们就能够保证学生不会再有心理问题。道理很简单,职校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不是由心理教育引发的,也不是仅凭心理教育就能够完全解决的。 上述两种观点实质上就是对职业学校实施心理教育必要性与可能性的怀疑。 坚信职业学校应有效开展心理教育的人,在为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辩护时,也因各自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价值和功能认识的分歧,而形成不同立场。 有人提出,心理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现在有心理问题的职校生人数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秩序。没有心理教育,职业学校就无以宁日;有了心理教育,职校生的心理问题少了,职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日子就好过多了。这是一种把心理教育看作职业学校教育问题“灭火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