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台湾岛内出现一股新形势下的失业潮。它不但表现为失业率屡创新高,而且长期挥之不去;失业者既有一般劳工,还延烧到白领甚至高学历阶层,从而令台湾广大民众陷于失业的恐怖之中。虽然台湾当局也采取了相应举措,但收效甚微。我们可以从台湾失业的特点、原因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资借鉴。下面笔者谨从这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台湾失业现状 自以陈水扁为首的民进党上台两年来,岛内经济每况愈下,去年台湾总体经济甚至出现多年来少见经济负增长现象,岛内投资率下降,企业纷纷关厂或外移,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人民痛苦指数上升,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次失业潮不但来势凶猛,而且绵延不断,与过去发生的阶段性失业截然不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高龄失业严重。 据统计仅非自愿性失业的中高龄(45岁到65岁)农工人数就逾百万人,这些中高龄失业劳工正当“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需要负担整个家计,却长期找不到工作,使整个家庭陷于困境。根据“行政院主计处”统计,仅2002年4、5月失业人口失业周数就高达30.9周,但现行法仅却规定,非自愿性失业劳工最多只能领得6个月失业补助,失业劳工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去年10月下旬,中高龄失业人数已达116.3万人。民进党籍“立法委员”周雅淑公布1份由人力银行(人才交流中心)开展的调查表明,有27%的受访企业在经济环境恶化下将进行裁员,且计有83%企业选择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而愿意雇用40岁以上员工的企业还不到10%,由此可见中高龄劳工已成了企业裁员重点,就业前景悲观。 2、白领、高学历阶层亦难幸免。 岛内经济不景气,失业危机笼罩着每1个人,原本高学历高工资族群也在劫难逃,与众多失业者为伍。根据台104人力银行及1111人力银行2002年10月22日分别发布对白领劳工失业率的调查以及对企业任用中高龄劳工意愿调查报告,资料显示高达66%的受访者出现“失业危机感”,主要因素是对“政府”没信心、越来越多企业外移至大陆,72%的受访者对社会失业现象感到非常忧心。在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高学历族群求职不比中低学历吃香。岛内高学历就业族群的平均失业期高达11.43个月,高于所有失业族群的失业期平均值的8.37个月。1项“2002上半年失业指数大调查”分析报告表明,除硕士阶层以外,其次为高中职以下阶层的失业期为9.71个月,大学、专科失业族群的平均失业期约为7.6到7.7个月之间。有关专家表示,台湾开始出现“高学历、低职位、低薪资”的现象。 3、失业周期拉长。 过去的短期失业变为长期失业。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去年8月岛内失业人口为53.6万,平均失业期间高达30周,较两年前的21.6周增加38.9%,其中失业期间超过半年的有20多万人,占总失业人口近40%。而且失业期按年龄递增,30至44岁者平均失业35周,45至59岁者平均失业40周,而现行的失业救济仅发放到第26周,无法纾解长期失业者的困难。更严重是中高年龄组45至64岁的失业人口快速增加,2002年8月与两年前的2000年同期相比剧增了114%。 4、“毕业即失业”现象加重。 台湾经济持续低迷,出现了“毕业就是失业”现象。2002年第三季度台湾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离开校园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却仍有高达68%人尚找不到工作,为了求职而到处奔走。求职形势严峻迫使台湾学子纷纷延迟进入社会。台湾大学的1份调查显示,今年即将升入大学4年级的学生有61%选择毕业后继续留校学习、深造,理由是“工作不好找”。 根据岛内1111人力银行针对应届毕业生所做的调查显示,2002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只有31%找到工作。若按专业分类比较,其中以电机电子、工学院及资讯相关科系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比率最高,分别为60%、51.7%及46.9%;技术学院毕业生仅为35%,高中职30%,专科只有23%;艺术学院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比例最低,只有9.3%。 5、公营事业职工“铁饭碗”难保。 失业潮从民间烧向公营事业,使有“铁饭碗”之称的阶层也面临失业的问题。据“经济部”统计,2000至2001年两年间,岛内工厂关厂歇业数高达1.2万余家,造成失业激增;2002年上半年新设工厂两年来首度超过关厂数,但失业潮已从制造业波及到服务业。过去被视为铁饭碗的公营企业,亦有多数单位因为不景气而关、停、并、转,从去年底起台机公司、“中船公司”、唐荣公司陆续大规模削裁员工,以降低人力成本维持经营。公营事业退下的员工大多是中高龄失业人口,因其长期躺在高工资高福利、没有失业压力的机制上,现在突然失业又无其它技能,就业就更加困难。 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岛内大规模、长时期失业现象不是偶然的,它是台湾政经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因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一系列以政治干扰经济、不得人心的政策所致。 1、政争不断,政治冲击经济的结果。 台《联合报》2002年8月1日社论指出,造成失业潮形成的因素虽多,但当局政策摇摆不定、政经争议不断、社会不安,人民对当局施政失去信心,导致内需萎缩,使2001年陷入50年来首度经济负增长应是重要因素之一。两年来岛内失业率的急速攀高,“政府”官员都推说受国际经济不振的影响,但根据官方统计受雇人员大幅减少,是自2000年第4季开始,正是国际经济旺盛之时。美国上波经济扩展期,直到2001年3月才结束,这段期间,岛内受雇员工减少近15万人,失业率也由政权更换前的2.73%陡增至2002年9月的5.35%高峰。期间失业情况的恶化,绝不能以国际景气不振为借口推诿搪塞。针对岛内景气低迷,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执行长江丙坤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岛内经济处境是“内忧外患”、投资环境恶化所致;当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时,台经济增长率还为4.6%,高居亚洲地区第1名;目前国际经济虽然不景气,理论上只要维持当年的体质还是可以挺得过去的,现在主要是岛内本身出了问题。陈水扁上台以来,岛内政治斗争不断,两岸政策倒退,加之台当局执政不力、领导无方,以政治冲击经济,终致经济不支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