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企业大举登陆我国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深圳的企业该不该做大,要不要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是一个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学者根据90年代下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韩、日两国的大企业集团纷纷破产的现象,提出深圳的企业宜小不宜大。有的专家则根据深圳中小企业占优势的状况,提出深圳应以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还有的政府官员从管理角度出发,认为企业集团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是个难题,主张发展单一法人结构的大企业。笔者则认为,企业集团是一种现代企业组织的高级形式,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是当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WTO背景下,市场原则进一步强化,国际经济领域里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外国资本的进入,唯有构建与深圳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才是支撑深圳经济发展的出路。 一、深圳必须追上世界企业规模扩张的趋势 从经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发展的历史看,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组织是沿着一条规模扩张的路径在发展的。按照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并购高潮。 第一次并购高潮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产业革命的兴起和电力、机器等新兴工具的运用,使得建立在工场手工业基础上的工厂制度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由此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以提高企业规模水平和市场垄断势力为特征的企业横向并购的高潮,即许多家庭或个人所拥有的小企业,合并成一个大型的企业。这次并购的结果是产生了许多垄断性的大公司。这些大公司的产生,使资本主义企业规模迅速膨胀,改变了各国的工业结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推向了垄断。 第二次企业并购高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这次并购的规模比前次更大,其特点是以大集团纵向组合为主导的产业重组,即企业不只限于生产过程的组合,而是包括产品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研究开发等方面的联合。在这次产业重组中,各国都出现了一些在经济中占有垄断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型垄断集团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向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使企业成为一个严密、高效的有机体,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优化了产业结构,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规模化和重型化。 第三次企业并购高潮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这次企业并购是以大公司多元产业扩张为内容的混合型跨行业并购。并购中出现了世界级的大型和超大型企业集团,其产品不仅控制了本国市场,而且向全球市场流动。如日本的三菱集团、美国的杜邦公司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混业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多元化经营的超大型企业的产生,降低了企业单一经营带来的风险,为计算机、造船、宇航等新兴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实现了西方国家的产业结构由重工业向高加工度化转化。 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在这次并购中不仅只是大企业收购小企业,而且资质好的中小企业也购买大企业债券,这样一来,发达国家的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充。这次并购可以说是发达国家企业规模质和量的重构,不仅造就了一批资本数额巨大的公司,而且由于高新技术的注入给这些大企业注入了更强的活力。正是由于这次并购,发达国家实现了产业向高新技术的转变。 目前,企业并购又掀起新一轮的高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具有着两大特征:一是知识成为生产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投入要素、知识产业逐渐成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二是由信息化催生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两大特征,直接推动了企业组织进一步向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方面演进。 从以上对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规模扩张的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的组织形式,它的大小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从根源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企业规模与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个互为因果,相互推进的关系。每一次的企业并购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每一轮大企业的兴起,都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快捷稳定的实现方式,都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企业规模的扩张,没有大型企业作为主导,就没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就没有今天的现代化工业社会。因此可以说当今世界各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要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企业规模就会不断地扩大。我们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不是为了单纯追求企业大的形象,而是为了寻求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由产业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推动的“强强联合”,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深圳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认真贯彻中央“抓大放小”的方针,根据深圳产业发展的特点,组建一批实力雄厚,能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大型企业集团,利用新一轮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促进深圳经济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有利于加速深圳企业的技术创新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斯等人对1982年美国技术创新最多的34个行业的研究表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各有优势,也各自存在着劣势。大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技术创新规模经济的收益,但等级管理模式和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又会阻碍技术创新的进行。中小企业具有摊子小,专业化程度高,动作灵活的特点,虽能激发更多技术创新的机会,但其整体经济实力不足,技术基础薄弱,使得技术创新难以在一个合理的经济规模内实现,从微观和宏观层次上看都不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