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石林,人们很自然地会把他与《英雄母亲的一天》、《探亲》、《牛记包子铺》、《送饺子》、《如此包装》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电视喜剧小品联系在一起。他自1989年涉入电视喜剧小品的创作领域以来,几年间已为各种类型的文艺晚会创作出电视喜剧小品200多个,成为小品创作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异常活跃、收获甚丰的一位作家。他创作的电视喜剧小品,主题鲜明,积极向上,揭示社会问题深刻,营造戏剧情境迅速,人物语言简洁、凝炼。特别是蕴含在小品中的风趣和幽默,更为其增添了喜剧的魅力。他创作的电视系列喜剧《夫妻奏鸣曲》和《人到老年》,分别荣获了“星光杯”的一等奖和二等奖,为探索中国电视喜剧的发展,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不久前,石林就电视喜剧小品的问世、发展及创作现状等问题,和朋友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交谈,请看下文—— 断想一:电视喜剧小品走俏原因之初探 电视喜剧小品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喜爱。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品是一种表现生活最为迅速、直接,最为鲜活的艺术形式。它虽然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瞬间,闪光的一刹那,但最接近于生活原态。别看一个小品只有七、八分钟,它却是能够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揭示矛盾,歌颂美好,鞭挞丑恶。这一切宛若发生在人们的身边,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没有丝毫的隔离感。小品象一面镜子,照到你也照到我。说它是一首生活之歌是再恰当不过了。 其次,小品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集戏剧、戏曲、外国幽默、曲艺等众多姐妹艺术的优点于一身,百纳并蓄,不断完善。特别是把相声中的说学逗唱及组织包袱、组织笑料的技巧移植过来,使其本身所固有的喜剧冲突、喜剧情境、喜剧风格得以充分的体现,直接地与观众交流。所以说,电视喜剧小品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小品的手段之多,使得在一台文艺晚会中,一个比较好的相声作品所取得的观众效果比不上一个中等水平的电视小品,而且这种趋势是越来越明显。相声说到底,是由两个人或几个人去说,而且进入人物还要有个铺垫过程。而小品则是由演员直接去表演,不需要铺垫和虚拟。通过服饰,通过声音造型,通过语言,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矛盾冲突就得以充分地体现。舞台上,摆上一桌二椅,表明室内;一棵大树,一块石头,代表了村头;一排坐椅,配以火车鸣笛的音响,火车站的感觉就有了。规定情境营造得如此迅速、如此直接,相声是无法比拟的。 再者,小品本身所固有的喜剧性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审美需求,满足了人们寻求娱乐和轻松的心态。 现在一提到小品,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喜剧小品,这是因为人们太喜爱喜剧了。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工作,为各种事情奔波劳碌,这一切太累太沉重,人们需要松驰,需要笑声。然而,喜剧在人们的生活中又是太贫乏了。在年产近6000部(集)的电视剧中,喜剧能有几部?喜剧包括喜剧演员的严重匮乏与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悠久文化历史、有着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实在是太不相称了,甚至连这方面的理论书籍都少得可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断层。其实,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风趣和幽默无处不在。调侃玩笑间,妙语连珠。可是一搬到舞台上、荧幕上,戏剧也好,电视剧也罢,就总爱板着面孔,高抬教化,显得负担过重,不洒脱,难以给人们送去笑声。曾经十分兴旺的相声,由于创作队伍和演员队伍向小品的大量流失,已日渐衰弱。相比之下,惟有喜剧小品这朵不大不小的花,自它诞生之日起,就顺其发展,新闻界不曾大炒热炒;评论家也不曾长篇大论,评头品足。人们喜爱它,却没有过高的苛求;人们针砭它,则充满了善意和真诚。这一切,反倒给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故而,喜剧小品在短短的几年之间,迅速发展,成为综艺晚会中必备的节目。可见影响力之大。 断想二:何为电视喜剧小品 小品属于戏剧范畴。它虽然表现的是生活中一瞬间内发生的人和事,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同样要求有主题、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喜剧线索。而且,由于它短小,对这一切的要求就更高。而电视是一个现代化的传媒工具,它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人们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这一特点反映到小品的创作中,那就是强烈的时间感。它需要创作者在营造戏剧情境、设计矛盾冲突、交待人物关系时掌握好心理节奏和时间节奏。可以构成小品的题材有很多,但能构成喜剧小品的并不多,而能构成电视喜剧小品的就更少了。一个具备了电视特点的喜剧小品,它应该是这样的:人物一上场,通过三五句话自报家门,类似于戏曲中的开场白,构成规定情境,而后迅速切入主题,进入矛盾。例如小品《窝囊丈夫》的开场: 妻子上场,高叫:“老王,老王!” 丈夫应声而上:“什么事啊?” 妻子气冲冲地:“张家泼了咱家门口一盆水,你去把这一大盆水泼到他们家门口去!” 丈夫为难地:“哟,这是什么行为啊?” 几句话,夫妻间的冲突就开始了。戏剧情境也随之产生。在充满诙谐与风趣的人物对话中,抖出包袱,达到高潮。因此,电视喜剧小品,它应该是惜墨如金、惜秒如金的。 断想三:对电视喜剧小品创作现状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