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进贤: 1994年国产故事影片在题材结构上趋向合理,内容、样式、风格较为丰富多样,总体制作水平有所提高。在150余部的故事片中,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占了89部,占全年产量的60%以上;思想、艺术质量上好的和比较好的影片有40部以上,其中若干部影片可望在社会上和舆论上引起较强烈的反响;制作粗糙、格调低下影片的数量有所下降,并从整体上得到了抑制。武打、警匪片开始扭转了连续两年产量居高不下的格局,从1993年的80余部下降到50部左右;政治思想倾向上存在问题的影片基本上得到了杜绝。农村题材的影片12部,取得了丰收,儿童题材的影片完成了14部,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12部的任务,并在创作质量上也都有所提高和有上佳的表现。 1994年是现实题材故事影片创作取得重要进步的一年。这反映了电影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更加敏锐,他们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努力贴近时代和生活,在讴歌新时代、新生活的同时,以社会稳定的大局为前提,勇于并且善于反映和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在创作中普遍重视人物性格的塑造,塑造了一些优秀的、使人久久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电影工作者的人心,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支持和扶持了我们的优秀影片的创作,“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创作口号已经得到广大创作干部愉快的接受,电影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 当然,1994年的电影创作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有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质量不够理想,观赏性还不强。国产影片中的精品还是太少,艺术上平庸、制作粗糙仍是我们电影创作进步和发展的大敌。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时候,我们仍需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再创辉煌。 陈播: 从导演艺术上看,《东归英雄传》气势宏伟,昂扬民族正气,富有传奇色彩,马上搏斗惊心动魄,是一部引人入胜又能激动人心的好影片,但动作性强,故事性略差些。《第一诱惑》、《都市情话》在反映我国现代化建设里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和新的人际关系中,倾注了爱国之情,又表现了高尚情操和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展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新的风貌。《第一诱惑》更为感人,两部影片似乎还可以在抒情上放开一些。《警魂》是表现一件真实的民警英雄故事,演员逼真,情节感人,将武打、枪战等动作,融于情节之中,吸引人,感动人,可惜影片一开头就介绍主人公英勇殉职,泄露了人物的命运,不能激发人们的感情高潮。《炮打双灯》是一部精美的传奇故事抒情片,人物感情描绘细腻、情节起伏相扣,很能吸引人,但思想稍陈旧,与某些言情小说中的故事似曾相识。《带轱辘的摇篮》是一部好片子,赞颂了高尚道德,很有戏剧趣味,在医院里大家批评弃儿的母亲一场戏太露太直,司机与邻女的感情纠葛未与爱护弃儿相联系而更加展开,甚为遗憾。《二嫫》所表现的故事朴实、真切,写农村改革后的新环境,表现二嫫的独立人格,确有独特之处,应该称赞。《画魂》再现20年代的一场新旧文化矛盾,女画家独立奋斗,都是好的,但由于过于注重传记的完整,影片却失去了情感的高潮。 边善基: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从去年公开放映的一些国产片来看,已逐步扭转了前几年部分影片品位不高、格调低下的现象,而开始比较注意题材、样式的丰富多样,在主流影片创作与商业方式运作的结合上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多数影片做到了尽其所能,关注现实,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是十分可喜的。 但不足的是,去年度上映的影片在思想、艺术上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作品太少,缺乏应有的艺术精品。这几年农村片创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尽管去年完成的诸如《被告山杠爷》、《天地人心》、《留村察看》,无论在选材、结构和人物塑造上,堪称是农村片的上乘之作,然都还来不及与观众见面,这样表现在去年银幕上,除了《二嫫》尚能赢得文化知识界的一些好评外,留给农村广大观众的仍然是一片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牛均富: 1994年的中国电影,似乎没有高潮迭起,在相对平静中,电影人编织着自己的梦幻。《带轱辘的摇篮》的那份温馨,《女人花》的那种人生追求,都能在缓和的叙事进程中激动着我们。工业题材作品和刑警题材作品的相对增多,表现了电影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这些影片虽然都具有昂扬的情绪基调,但给人深沉思索的东西不多。这一类弘扬主旋律的影片,如何在表现时代精神的同时又融入较强的可视性,还是一个值得很好探讨的问题。喜剧片《狂吻俄罗斯》,其视野的新开拓和表演上的自然幽默,使我们对这类影片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一些文化意蕴较深的影片,象《画魂》、《炮打双灯》、《五魁》,都不失为很好的电影作品,但如何让影象中的历史神话畅达地进入观众之心,这些作品都还没有完全解决好。 也许在1994年中国影人都积蓄了力量,准备迎接电影百年大典的到来,但愿1995年的中国影坛能充满一片辉煌! 王文宾: “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前两年的《大决战》、《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等热闹过后,电影人忙着议论,忙着筹资,忙着张望海外市场和奖坛,忙着应付接连出台的改革举措。说得多,跑来跑去的多,拿出好片子的并不多,一晃,匆忙中1994年过去了,好多片子还在制作中。 《炮打双灯》、《五魁》、《王先生之欲火焚身》、《二嫫》都见得用心用力,《杏花三月天》、《东归英雄传》很有精品意识,《雾宅》、《女人花》、《感光时代》大概可算“短平快”,而《梁祝新传》开始搅笑。无论从创作、发行、市场定位,’94中国电影显示了在迷茫中“走自己的路”的端倪,虽然纷沓,虽然焦躁,但已转轨,这无疑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