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现状让人困惑,中国电影出路有待探索。以此抛砖引玉望能引起讨论。 一、大走私——国内电影市场的败毒症 走私,是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话题。它的高额利润往往使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不幸的是这祸害之水竟也污染了电影这块本来是一池春水的领地,引起了电影圈内人的一片恐慌。 如果说,录像、电视、卡拉OK等新兴娱乐形式的冲击仅仅给中国电影市场造成程度不同的外伤的话,那么,起于92之秋的疯狂走私与盗版,则给本来就危机的电影市场带来了难愈的内伤,请看下面几例: 东南沿海某地段,一海上缉私队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截获扣押了一艘“水货”快艇。令警察大惑不解的是,封闭巧妙的舱内并没有以往的高档录像机、照相机、彩电之类的走私常见物,宽大的舱内清一色静静地整整齐齐躺着几百部电影拷贝!拿在手中细细观来,《贼美人》、《意乱情迷》、《人生快意》等片名跃然入眼,这使清查人目瞪口呆,连说:“邪门了”! 而在国外赫赫有名的大导演张艺谋所拍的轰动一时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等片在中外连获大奖并炒得火热国内并未通过放映时,一些省城的大街上录像带已是满天飞了。这使老谋子连连感慨,更使一些电影发行部门联呼。感慨也罢,呼喊也罢,事实终归是事实。成连锁反应的翻盗版由沿海城市急速向内地城市的录像点输入,这是一两声叹息所不能解决的现实,只有无奈加无奈!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上海地区一家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经理曾连续接到热情的“直销”电话和信件,其中一名来自某宾馆、一封来自文化宫。信中直言,价格以低国内市场的50%提货,并外加数量可观的回扣。当然,经理当即回绝,回绝后他自问:“这究竟是怎么了”! 追根溯源,南方走私片的渗入,已有近十年的历史。据报道,自93年开始,走私片以每月200-300部的速度,分镭射和拷贝形式从海上陆地秘密地、公开或半公开地向内地双管齐发,而价格则低得令旁观者难以置信,每公斤仅几元人民币。 于是,在一些地区就有了影院一段时间不再放映正当渠道发行的电影,而是大演特演走私而来的所谓的故事片。 于是,就有了国内正式发行的新片被挤进“冷宫”的事件的发生。 于是,一道道措词强烈的电文,一封封呼吁书摆到了决策机关的案头。利剑随之挥起,阴影却成为档案留在了千万人的心头。 二、合拍片——让人欢喜令人忧 中国电影合拍片的发端之作是中日联手拍摄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步其后尘诞生了那部享誉海内外的武打精品《少林寺》。十年来,合拍片热潮此起彼伏,逐年上升。截止94年,在中国拍摄的140部故事片中,已有100部之多属中外合资、合拍片,这使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观。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这个杠杆促成了合拍片这桩双方满意的“姻缘”。80年代中后期,电影经济这把无形的手驱赶着电影艺术,而各大电影厂“囊中羞涩”的现实又使他们无一不念着苦经。面对大陆电影经济举步维艰的窘状,港台电影公司、制片商迅速作出反应,以超出大陆制片成本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投资规模进军各电影厂。他们将西方和港台言情武打、西部警匪等商业套路横路展开,洒向大陆电影市场,从而创造了令人震惊的经济效益。 应该承认,合拍片的应运而生,给曾一度萎靡不振的中国影坛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千上万美元、港币的投入为一部部优秀电影的顺利出世提供了保证,也给一些颇具潜质导演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天地。《菊豆》、《霸王别姬》、《站直喽别趴下》等影片就是中外合拍片的产物。但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合拍片的背后,也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首先就是“花人家钱,给人家办事”思想。一些导演在合拍片中必须按投资者意愿加些硬性镜头,有的放低了艺术准则,过份迎合投资人所谓的通俗性、娱乐性而粗制滥造。西影厂著名导演黄建新曾对笔者这样说:“片子在国外获奖,内心并不愉悦,因为在各个方面都与西影厂无缘,打的旗号、宣传的中心都是外国老板的事,每当这时,心里总不是一个滋味”。另外我们国内一些厂家导演为了争得对外合拍项目,互相竞争、彼此对立、竞相压价,从而让外国制片人坐收渔利。在这些人眼里,合拍片就等于金钱的代名词,为了钱,艺术可以不讲,质量可以不问、国情可以不顾。应该承认,合拍片使连年滑坡的电影市场得到了回升和启动,但合拍片只不过是中国电影业陷入经济困境之中一种无奈的选择。它既不可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国电影,也不可能构成人们期待中的“中国大电影”的理想模式和方向,更不能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电影文化的品格和水平。因此,对“合拍片”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概而论。 三、审查、生产、发行——令电影厂头疼的三个坎 94金秋,由影帝姜文首次执导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在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就在该片于国际尽得风光时,国内的姜文因该片审查未通过开始奔波外景地改片,花去大量资金,一脸疲惫的他表示,这是第一次独立执导,必须闯过审查这一关。由此引出这样一个话题,与其它文艺行业相比,电影有她不平等的特殊现象,一部电影出厂之后,除送当地宣传部门审查之外,还要送首都的电影局审查通过,方准在全国发行。有些特殊题材的影片还得经广电部、中宣部以及中央其它部委审查。电影如此繁琐的审查手续,不仅费时费钱也特累人,更主要的弊处还在于这一手段束缚了电影工作者创作思想。一些导演和制片厂坦言,许多题材我们不敢碰,因为一想到今后还要过那么多的关卡,便提前与之拜拜了。知晓了这些,也许我们就明白为何国产电影不能像小说、电视剧那样不断推出新锐大胆力作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