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最重要的谈判内容就是服务业准入问题,核心内容则是金融业的准入问题。中国的金融逐步对外开放,为了与国际接轨,改革提速了。如何看待国际形势,把握国际潮流,同时把握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很有意义。企业管理者对金融的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 一 如何理解现代金融业 最早人们理解金融就是一种服务,从宏观的角度看,就是为投资提供转化的中介服务。考核金融机构的好坏,就是看它促进这种转化的速度和效益如何。随着国际金融业新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仅仅是表面的说法,更深刻的是把金融视为一个决策考核的体制,使投资者在市场上表达投资意愿。这构成现代金融业的基本理念。 过去更多强调生产者如何,现在更多强调投资者如何。对于企业,好的治理结构最重要,治理结构好的企业股票可以多卖6-8%的价格。金融是对金融体制、金融风险、金融企业在配置、转移、控制分散乃至处理风险的一种机构,核心在于经营风险。具体说,银行和大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大工业出现以后,它的自有资本不足了,就必须向社会融资,银行的功能就是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收集起来,贷给大企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存在风险,银行在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架起桥梁,这个桥梁就是控制风险。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运作,同样也是在处理风险、控制风险,架起这样的一个桥梁,于是人们就看到,任何一个金融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合约,合约将使投资者和被投资者有契约关系与中间业务也有契约关系。契约关系的核心是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处理风险的问题。风险的管理和经营更为重要,这是金融业第二个理念的转变。 金融业的第三个转变是市场化。资本市场金融业的发展和成长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发展。银行开始转型,出现了商业银行业务和非商业银行并驾齐驱,甚至是合流的趋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越来越快,金融企业发展也越来越快了,很多企业开始依赖金融,大型企业的收费业务、内部结算业务、清算业务都依靠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不重要了,中间业务、提供服务的业务变得非常重要,随着投资方的发展,股本业务变得非常重要。随着投资的进化,债务业务也可以通过市场发债。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利润变得越来越薄,更多地依赖其它业务,于是全球就出现合流的趋势,就是国内也在讨论的商业银行非银行机构是否混业经营的问题。这构成国际金融业新的经营理念:那就是以投资者保护与市场导向为核心的、以控制风险管理为中心的、以混业经营为趋势的国际金融趋势。 金融集团提供服务的品种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全面,规模越来越大,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以全球化为倾向,银行业比任何行业在全球规模中更快更早地实现无缝连接。1998年香港联系汇率被国际炒家袭击,其中所用的办法就是采用对冲的方法,一方面是股市,一方面是汇市,这种做法我们叫金融工程做法。金融工程是在80、90年代在美国率先发展起来的。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的军事工业不景气,一大批计算导弹、卫星轨道的数学家,加入到金融行业中,对全球资本精确到按导弹、卫星精度计算出来,准确到每个点,设计了这套方案。在香港进行操作时,认为香港汇市定价过高,但是要做必须在股市上做,因为香港的股市很简单,资本市场完全是开放的。汇率和利率是连动的,要控制汇率,先控制利率,利率用数量控制拥有的港币。介入港币买股票,股票价格一高上去,汇市价格就降下来,汇市价格高上去,股价就要降下去。翘翘板要控制在哪一点上,他们就采用对冲操作,由于介入港币,香港一定要提高港币的利率,要提高港币的利率,要么就在汇率上发生变化,要么就在股价上发生变化。这时,就看谁的资金量大了。1998年8月28日,香港交易量在700亿港币。我们有10席位30个终端,在香港是最大的,一分钟交易量是3亿港币,二分钟不进钱,股价就往下去,汇率就保不住了,那天交易700亿港币,大约占有1/3。一天下来,大交易量700多亿,终于挡住了这次金融洪水,成功地把股价从6000多点提高到7000多点,同时保住了汇价,把国际炒家赶出了香港,金融企业首先是全球的,而且是无缝连接的,对异国的冲击变得史无前例。 二 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金融业的局限 首先回顾一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我们知道,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应该说有十几年的历史。因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是财政主导型经济,没有金融服务。1978年前,中国只有一个中国人民银行,还是管国库的,没有银行和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体系建立是1984年,把中国人民银行分拆成中、工、农、建四大专业银行,形成双层银行体系:一层是人民银行,侧重中央银行的责任,监管其它银行;第二层工、农、中、建专业银行。90年代,随着金融的发展,新的银行开始出现,如招商、华夏、光大、实业等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国的银行历史成长是比较短的,金融技术和发展滞后,还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适应。90年代初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中央银行是监督者不是经营者,1993年改革时首先取消了中央银行的利润目标;专业银行商业化,所有的国有独资银行向商业化转变;对地方金融、资本市场加以培育、发展。十几年来中国金融业尽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幼稚的产业。加入WTO以后,中国有两个领域面临的挑战最大;一是农业,一是金融业。特别是WTO承诺只有五年的过渡期,在这五年中,能否把金融体系建好并发展起来,拥有自己强大的民族金融业,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严峻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