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要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强国之林,经济必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良策是扩大国内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和消费倾向偏低,对经济增长缺乏需求拉动,必须把适当提高居民消费率和消费倾向作为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取决于居民消费力度 1、消费、投资、出口三因素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看,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本质是购买行为,都是消费,只不过投资是由投资方带动的生产型消费,投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出口则是借助国外市场消费本国商品,自1998年以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和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加之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不强,出口增长受到限制。只有居民的消费需求才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才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主导因素。 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1992年到1997年的六年间,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44.3%、39.9%和15.8%。因此,我们应当确立这样的指导思想,即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终究是有限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掌因素也从供给扩张转向需求拉动。因此,决定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部分),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之策和长期的战略方针。在民间投资需求不足和居民最终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公共投资支出,则可更加直接、更加有效地提升需求水平,促进经济增长。这几年我国启动的主要措施就是增发国债、加大投资力度,并起到了一定效果,据统计仅1998年和1999年新增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1.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我们必须明确,投资需求作为“需求”有其特殊性:一是投资本质上是中间需求,是为了最终满足消费的派生需求;二是投资有“名为当期需求,实为下期供给”的两重性。从社会再生产循环看,这一阶段的投资需求形成下一阶段的生产能力供给。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有效供给形成的贡献,即为社会生产有效的生产手段上,而不是体现在对有效需求形成的贡献,即因投资活动而引起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上,这是关于投资活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本质特征。因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两重性决定,投资结构如果不适应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投资增长超过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则这一阶段投资需求扩张,虽然能一时拉动增长速度,但对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而言,无疑是“饮鸩止渴”。因为这种投资形成的供给能力是无效供给,将加剧下一阶段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 以投资来补偿消费的不足,也不能长期实行。究其原因,一是长期的投资补偿消费的不足,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变成一种投资品比重过重型的经济,从而使老百姓从中得不到多少实际的好处。二是社会对投资品需求的伸缩性比对消费品需求的伸缩性要大,容易造成经济的剧烈波动。三是投资在被抑制的情况下,投资扩张时期形成的大量生产能力变成过剩生产能力,因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总之,实现经济增长,既要有生产能力的增长,更要有消费需求的增长。由于经济增长的消费弹性比投资弹性大得多,所以消费需求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投资的影响更大。 2、缺乏居民消费需求支撑的政府投资是没有生命的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主要靠中央增发国债支撑,但由于消费没有及时跟进,我们所期望的经济繁荣局面并没有出现,投资对经济增长应起到的乘数效应表现得也较疲软,当投资力度减弱,经济增长率就受影响。 怎样才能使投资需求旺盛起来?关键是消费需求的增长。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撑,投资就很难发挥效应,经济增长也难以持久。一般情况下,在总需求的总量和增量中,固定资产约占1/3的份额,而消费则占50-60%,投资增加一个百分点,远不如消费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影响大。从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特点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是明显的,但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的持久的拉动力量。消费需求既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又是社会再生产的新起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投资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派生出来的,其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不仅如此,在消费需求没有明显回升迹象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大幅回升,只能说是行政力量的推动。这种性质的推动,在短时间内有利于阻止经济增长率下滑,刺激经济的回升,但经济启动后的正常运行,则必须有消费需求增长的配合,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持,不能将启动转变为市场启动,这种投资增长和经济回升都是不会持久的。只有通过消费需求的活跃来带动投资,才能为整个社会,包括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集体和个人的投资提供应有的空间和市场导向,因而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减少银行的呆账、坏账。只有由消费到投资到生产都活跃起来,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增加财政收入,使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 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诸因素中,消费需求的贡献率呈下降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