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的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的问题就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不仅仅是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在根本上牵涉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特别是西北五省区如何利用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应当提到紧迫的日程上来加以重视。 一、三大问题困扰着科技发展 西北五省区科技发展在主观努力和客观效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编差。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比较优势的科技与相对劣势的科技并存,结构调整的载体和突破口还没有落实到科技上,难以有效激活经济。 西部五省区产业发展虽因“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西部布局了一批项目,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基地,在航空航天、核工业、有色金属、机械制造与加工等技术领域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因袭计划经济的体制刚性特点明显。传统产业改造包袱沉重,传统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力度不大。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扩散和辐射范围很小,技术升级只是局限在一部分“孤岛”上,科技带动作用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利用科技盘活第一产业存量的政策性措施不多,也缺乏一定的力度。具有比较优势的科技没有形成带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源头,也没有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载体和突破口。 2.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现象还相当突出,难以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支撑。 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创新源虽然并不缺乏,如西安、兰州在军工、航空航天、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不比东部地区少,发展水平也较高,但科技与经济接口不多,嫁接渠道不畅,缺乏系统集成。另外,由于科技型企业介入经济的幅度小,步子慢,周期长,民营科技不活跃,呈现出经济成分单一、非公有经济比例小的局面。新产业的建立缺乏市场经济的依托,传统产业改造包袱较重,导致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和支撑乏力。 3.科技投入与东部差距呈扩大之势,难以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近20年来,西北五省区获得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的经费总额、政府资金、项目数与东部地区平均相差近10倍。国家财政对西部的转移支付中,政府对科技的再分配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2000年以来,科技部启动了“西部大开发科技行动”,各科技计划、专项支持经费达2.78亿,对宁夏等地区科技经费的支持,甚至超过了自治区政府对科技厅的年财政投入经费。西北五省区地方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盘子也在逐年增大。尽管如此,西北五省区与东部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逐年加大。另外,西部科技投入问题并不单纯体现为投入量的多少,而且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效应也不明显。 据统计,2000年西北五省区GDP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1%,相当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1%。科技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发展滞后,设备更新投入不足。根据国家计委的一项统计,西部地区要达到东部“十五”末期基础设施水平,资金约缺口4万亿元,其中西北五省区的缺口最大。另外,科技、教育、文化等综合知识发展指数也在全国的60%以下。 二、六大瓶颈制约着科技发展 1.观念创新是启动西北地区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差距之所以越拉越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东部能够得市场经济之先,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相对而言,西北五省区则因循计划经济观念,思想解放不够,突破的少,创新的少。古今中外的经验表明,凡是滞后发展的地区,首先必须解决传统思维定式的转换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这是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出发点。因此,西北地区应从全国的发展中去定位和思考,关键是解决观念创新问题。在这一方面,政府更要勇于和善于开风气之先。 2.西北地区发展缺乏动力,关键是市场性人才稀缺。 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缺乏小城镇的依托,关键是科技大户对放弃或失去土地等传统生产资料的剩余劳动力吸纳、聚集的不够;乡镇科技企业缺乏引路人。据了解,在西北地区农村,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懂技术、懂经营、懂营销的科技大户乏陈可数。 另外,西北地区科技人员缺乏合理流动,尤其是很少深入到农村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传统农民不会“种地”的现象开始在这一地区出现。解决较好的定西农业开发园区,农民在经过现代工厂化农业培育后,可以形成该区域农村的人才源。转移出去,就可以辐射、带动一大片。但是,象定西农业园区科技人员主导农业生产的情况并不普遍。这种情况如继续延续下去,解决广大农民的增收问题就难以取得实际成效。市场型人才与现代企业家资源稀缺的现象,反映了西北地区市场性科技人才培育不足问题。 另外,西北地区市场性创业型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多年来,西部地区就已形成“孔雀东南飞”的人才外流局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资源配置的趋势将对西部构成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加入WTO后,由于跨国公司本地化经营的加强,在国门内抢夺科技人才的趋势也将进一步加剧。 实际上,企业家资源是东部地区资本原始积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性人才是“看不见的手”的运筹者,是工农业生产资金和技术的组织者。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对市场性人才、特别是企业家资源在资本原始积累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明晰,缺乏政策激励和调剂手段,导致人才规模严重不足,结构也不合理。这一瓶颈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得到重视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