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面临严峻的现实的挑战和难得的潜在的机遇。但是,我们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吗?没有。朱镕基总理对农业的担心是不是值得认真研究和采取对策趋利避害?一定要。什么问题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和令人担心?现根据我在2001年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时和参加国内会议中所得到的信息,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与思考题,供研究参考。 1、WTO条约协议中有没有农业“陷阱”、“钉子”? [例1]大豆为“关税管理”,未提“配额管理”的协议。2000年中国大陆进口了1000万吨大豆,2001年进口1400万吨,加上豆油,将逼近全国大豆年产量。这在以前是否估计到有如此巨大的进口量?对东北大豆产区将会带来何种影响?而美国芝加哥大学约翰逊教授在5年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5周年的会上就善意地提醒,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不提出、不坚持“大豆配额管理”是一个失误。类似于大豆问题的“钉子”还有没有?是什么?可能将诱发什么问题和影响程度如何? 2、协议承诺的负作用:在WTO条规及双边协议中有哪些名词、定义会极大地影响我国的进出口?会使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手段解决加入WTO后的新问题时出现失效? [例2]在关税配额管理办法中,按计划经济手段可以通过垄断的国营粮油公司由行政领导决定进口或者不进口、进口配额的多少。而同美国的双边协议中加入了“非国营贸易”的比例,小麦为10%,玉米为25%-40%,大米为50%,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为50%-90%,棉花为67%。每年8月15日国营贸易的配额未用完,将重新调整,年底如仍未用完,将全部转给“非国营贸易”单位、企业。这样的“非国营贸易”的含义和8月15日与年终的两次调整是否会使“非国营贸易”所得配额得到更充分的进口保证?是否会使计划经济下垄断的国营粮油公司控制进口的手段失效? [例3]中国与欧盟等谈判的协议中明确我国为“原非市场经济国家”,这样在今后15年内相应的这些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可以提出“倾销”问题,认为我国对产品是计划经济下的补贴才能低价“倾销”,而且需用第三地(如新加坡)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倾销。但是,新加坡工资平均比中国高10倍,裁决的依据就对我不利。因此,“原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义、性质,是否将对我国产品出口带来不必要的法律争议和负面影响? 3、法律真空:我国已对不符合WTO法规的几千项法律进行修订。但是有一些更深层次更复杂的新问题会引起那些新的法律纠纷,是否已作出充分的估计?是否会出现法律真空或负面的不利于我的后果? [例4]美国孟山都公司从上海以不合法手段获得我国一种野生大豆的优良品种,经过基因工程培育出新型大豆品种。孟山都公司以此种技术是生物科学研究成果,应保护知识产权为由,向中国申请此项专利,并向美国、欧盟申请。如果被欧、美批准,中国在大豆生产技术上应用了孟山都所申请的此项专利的内容,中国大豆就难以出口美欧。而我国的《专利法》规定,种子不属于专利。这样的法律是否对中国大豆生产者不利,而对孟山都有利。我们农业科学家多年培育的种子不得申请专利,但是美国孟山都公司却能以生物科学为由保护自己培育的种子的专利权。 4、对策缺位:对待WTO《农业协定》中那些条规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我国进出口和补贴的具体规定是否研究了相应的对策?是否分析研究了美国、日本、欧洲的具体政策、措施及我们应采取的对付这些措施的对策?对策缺位否? [例5]《农业协定》绿箱补贴第7条规定允许“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中政府的资金参与”,如农业收入损失超过前3年平均毛收入的30%,农业生产者可获得政府补偿损失的70%。因此,美国可以用农民收入安全网来直接补贴农民,对于美国估计约50万农民需要补贴,可以按此办法进行符合WTO规定的补贴。而中国对8亿农民的经济收入情况,受损失大小和进行补贴的额度进行计算、统计、分摊是极为困难的,过去支持很少,WTO的补贴办法对中国操作性差。而WTO规定不允许按农作物面积、产量进行补贴,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 [例6]按照WTO《农业协定》,农产品出口补贴条款规定,发达国家以1986年—1990年平均的有补贴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少21%,出口补贴额减少36%,从1995年算起6年内每年等量减让实施期结束时减少上述的21%、36%。即到2001年发达国家仍可以继续以1986年—1990年平均的出口补贴额的64%进出口补贴。而中国已经承诺,将在加入WTO后停止使用农产品出口补贴措施。在1997年以后,中国农产品严重过剩,价格下滑,国家按保护价格收购粮食,又对玉米等产品出口补贴。美国在谈判中坚持要求中国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我国已经接受了这一要求。履行这一承诺,我国受补贴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将明显下降,对出口有不利影响。日本经济专家认为,中国需要制定坚持保护中国农业的短期、中期、长期农业发展政策。 5、对外开放,可否先对内开放?不对内开放,现在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金融、保险、商业零售业可能对国家经济产生什么正、负面影响?是否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