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时,人们往往不约而同地得出一个结论:中部地区要抓住机遇,承东启西,加快发展,首要任务是解放思想,扫清主观障碍。 一、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观障碍 改革开放之前,中部地区在人才资源、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等方面比东部地区都差不了多少,在某些方面还拥有相对优势。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部地区虽然也有较大发展,但比东部地区明显落后了一大截。究其原因,既有政策、区位等客观因素,更有思想、观念等主观因素,可以说,中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等方面远不如东部地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领导干部缺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强烈意识 中部地区不东不西,不富不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既缺乏东部地区那种因地处开放前沿而具有的经济动力,也缺乏西部地区那种因贫穷落后而带来的经济压力,虽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喊了多年,但发展意识仍然不强,经济氛围依旧不浓,还存在着轻视或忽视经济工作的倾向。 1.重政治轻经济。不少干部关注最多的是政治问题、人事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科技问题。经济方面有什么动态,往往漠不关心,哪怕是面对中国加入WTO这样的大事,也无动于衷,不去了解它究竟有哪些规则,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该如何去应对等等。比如,办“入世”学习班,公家出钱,请他来还不愿意来;而政治方面尤其是人事方面,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到处打听,议论纷纷。 2.重官轻商。这是与“重政治轻经济”的倾向紧密相联的。一些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将从政当官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尺,甚至唯一标尺。优秀人才都往机关跑而不愿往企业跑,缺乏一支雄厚的职业化企业家队伍。比如,公开招聘党政干部,应者如云;公开招聘厂长、经理,来者就不多了。已经当了官的,不是沉下来抓经济,而是一心想着如何取悦领导、如何升官,热衷于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跑官要官。有的即使抓经济工作,也是为了出政绩,取得往上爬的资本。 (二)领导干部缺乏发展经济的责任感和全局意识 责任感是一种最起码的从政道德。没有责任感,就没有事业心,责任感的缺失会导致一系列毛病。 1.指责别人多,检查自己少。提起这些年本地经济发展不快,不少干部牢骚满腹,慷慨激昂。早些年说本地地处内陆,不如沿海地区享有天时地利、政策优惠;后来发现连西部地区也有不少地方发展得很快,只好转而埋怨本地的软环境不行。本地的软环境到底有哪些问题呢?上怪领导决策不当,下怪老百姓素质不高,惟独不怪自己。 2.谋部门利益多,想全局发展少。一些部门和单位一年忙到头,似乎成绩不少,本部门、本单位上下感觉也还可以。但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呢?恐怕是为本部门、本单位忙得多,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忙得少。对本部门、本单位有利可图的事争着忙,无利可图的事则极力推诿,结果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许多该管的事却没有管好,甚至不去管。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哪里还谈得上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形象意识呢? (三)领导干部缺乏负重奋进的拼搏精神、实干精神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领导干部,良好的精神状态不仅能激励自己奋发有为,而且能感染和鼓舞群众积极向上。实践证明,面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矛盾和困难,谁的精神振奋,就能迎难而上,战胜困难,干出成绩;反之,有优势,也会转为劣势,有机遇,也会失之交臂。因此,暂时的经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精神萎靡、士气低落,目前中部地区一些干部恰恰存在这类问题。 1.消极沮丧的懦夫心态。面对困难,不是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而是被困难所吓倒;面对落后,不是鼓起勇气奋起直追,而是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老是讲“背时话”。看不到自身的优势,看不到光明的前途。不能客观地分析形势,不能积极地把握机遇,更不敢冒改革的风险。稍遇挫折就打退堂鼓,意志薄弱,心理承受力很差,缺乏锲而不舍的毅力。 2.无所作为的懒汉心态。事在人为,要人去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勤奋者进步,懒惰者落后。东部地区的温州等地方的自然条件并不好,但经济搞上去了,关键就是人家舍得到处去闯,吃得了苦,为发展经济“想千方百计,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反观中部地区的一些干部,安于现状,惰性十足。一是不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借鉴人家的好经验、好作法。二是不想事,不谋事,不动脑筋。有的干部有德有才,不贪不占,不犯错误,但就是不想事。三是不干实事或不扎扎实实干事。有的一天到晚忙于例行公事,习惯于看文件、作批示、开会、听汇报,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迎来送往,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的虽然也干了一些事,但目的是显山露水,图虚名,摆花架子,因此忽视基础性工作,只抓“短、平、快”项目,热衷于“报上有名,广播有声,电视上有影”,结果往往轰轰烈烈一阵子,搞不了长久,达不到实效。 (四)领导干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保守僵化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习惯模式,是在一定的学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在本质上是主体见于客体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使主观符合于客观,从而按规律办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则成为人们自我束缚的樊篱,使主观偏离于客观,远离真理,从而在实践中事与愿违。观之中部地区,一些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存在着下列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