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改革报》报道,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日前指出,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仅靠调控运行的战术性措施已无济于事,必须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他说,在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国民经济主要矛盾交叉激化、7亿多劳动者一半以上没有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增加就业就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就业是硬道理中最硬的道理。从发展观、发展战略上作出重大调整,确立就业高于一切的指导思想,我国的就业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再分配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以消费带动就业,当务之急是把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加大到足以启动中低收入阶层消费的程度;二是建立政府廉租房制度,目前城市住宅以售为主的方针只能解决高收入阶层和主要靠财政消费的部分军、公、教人员的住房问题,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难以解决,需要政府向他们提供可能承受的廉租房,启动住房消费,并因此带动建筑业发展,最终从根本上拉动就业。三是调整教育结构,普及中等教育,缓解就业压力,建议在普及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中等教育。 【主持者言】假设就“经济增长”和“就业”做一个“谁先”的测验题,也许很多政府官员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把“经济增长”排在前面,而且可以很快地举出理由:经济不增长,怎么解决就业?——“发展才是硬道理”啊!但是,这种认识其实似是而非。因为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来说,经济增长的事情应该主要交由市场去做,而就业却是政府无论如何不能不管的。要知道,世界上许多国家出乱子,几乎都是从就业问题没解决好开始的。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法国,由于失业率太高,有些人开始迁怒于移民,排外的极右势力趁机抬头,其代表人物勒庞还杀进了最后一轮总统选举,引起欧洲和世界的震惊。所以,我们赞成刘福垣先生上文所提出的“就业是硬道理中最硬的道理”这一说法。对他所提出的政府应多建“廉租房”的建议,我们更是觉得是极有创意而又切实可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起步,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要考虑为已经进城和将要进城的农民提供他们能住得起的“栖身之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更倾向于“纽约模式”而不是“大连模式”。政府不能只考虑如何让城市变得更美丽、更漂亮,而应该同时考虑由“廉租房”组成的贫民区在城市的合理存在。中国不是加拿大,以中国的自然条件也做不了加拿大。加拿大正在成为全世界的富人们(包括中国的一部分富人)的“养老之地”,这样的国家和城市虽然是漂亮的,但也是缺乏活力的。在这一点上,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美国的城市也许没有加拿大的城市那么漂亮,美国的城市有很多的贫民区,但美国的经济活力远远要强大于加拿大,加拿大的创业人才正在不断地流向美国(这与全世界的富人争相移民加拿大“颐养天年”恰成对比),以致于已经有加拿大人提出跟美国“合并”以激发本国活力的设想。中国有13亿人口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有赖于将其庞大的农村人口中的一半以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因此中国的城市比美国的城市更需要建设贫民区。当然,贫民区也不是永恒的,它和它的居住者也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的不断变化而变化。遗憾的是,现在的中国城市中,恐怕没有一个政府会在自己的规划中列有“贫民区”这一项,有的只是许许多多漂亮的小区和各种各样的开发园区——显然,那里是没有贫民的立足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