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忽视普通百姓的佐证 许多媒体在关注普通大众方面做得很努力也很有成效。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 “百姓故事”等栏目;又比如说《北京青年报》在前几年曾报道过的“杨晓霞的故事”等等 。但是,这样的报道在众多媒体上占的数量还是太少了。到街头报摊上一走,就不难发现, 现在报刊版面上唱主角的主要有两种人:一是各行各业的董事长、总经理、CEO等等;一是 各类影星、歌星,球星等等。他们的大照片、大标题,在报刊版面上非常突出。名人的一举 一动、吃喝拉撒睡似乎都成了新闻。此外,相当多的是一般百姓消费不起的有关时尚、消费 、休闲等等这一类的内容以及相关的广告。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专业媒体和某些格调不高 的小报,就是在我们称为主流的媒体中也有一定反映。 我们选择了5份在北京报刊市场上比较畅销的报纸做了一次统计。按内容划分为3类:一是 有名有姓的反映普通人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新闻;一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或受到不公正 待遇,为他们提供帮助和申张正义的新闻;再一个就是为这些收入比较低的人群提供服务的 新闻。结果这3类加起来在5份报纸的新闻中所占比例大约在15%上下(按新闻条数计算)。我 们还从中选择了1份报纸,就其人物活动新闻做了统计,在8月22日这一期,有关球星的新闻 :2条;演员的新闻:2条;模特的新闻:3条;老板的新闻:1条;共8条。有关普通百姓的 新闻:3条。在普通百姓的新闻里还包括“博士生上网偷钱”这样的内容。 去年7月19日,羊城晚报《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署名佚名的文章——“一个上海白领的心 里话”。这位白领,研究生毕业,之后又找到一份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工作,他对周围普 通百姓的生活毫无感知。直到有一次他偶然发现了生活的另一面,了解到下岗工人中居然还 有靠捡菜帮过日子的,他才忽然认识到,他的周围还有一大批穷人,他的生活与普通百姓如 此脱节。他不禁问:“作为这个国家中有知识的一部分人,难道没有义务去了解他们吗?” 这篇文章从另一个方面对媒体忽视普通百姓的现象提供了一个佐证。 “底层”的作用不可忽视 去年8月《读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关注底层”。介绍了意大利马克思主 义者安东尼奥·葛兰西等研究现代南亚历史的著作《底层研究》。我想借用这篇文章的题目 , 呼吁我们的媒体来关注底层。我们所讲的底层,指的是我国目前收入较低的社会群体,主要 是指工人(特别是下岗工人)、农民等普通百姓。从收入情况划分,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金字 塔型,这部分人正位于金字塔的底部。最近有报纸刊登消息说我国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有 房子有汽车的“中产阶级”有两亿,这样看来收入较低的这个群体加起来要超过十亿。勿庸 置疑,他们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成就 ,几百万下岗工人承担了并非由于他们的过错而造成的责任,他们功不可没。 我非常赞同吴敬琏同志的一个观点,他说社会的富裕归根到底是由物质财富的增加来决定 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当然包括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科学实验。但是,任何 创造、发明、科研成果、经营理念、管理思路,也只有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转 化为生产力。就拿袁隆平来讲,他研究的杂交水稻价值好几百个亿,可是他的科研成果能够 变成这么大的生产力,还是要经过工人、农民、技术人员的双手才能成为现实。 现在我国关于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有几种版本,基本上都在0.4以上。更为可怕的是, 这个数字增长速度太快。一些发达国家也许经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社会财富逐渐集中到少 数人手里,才会形成今天的贫富差距;而我们国家才一二十年,就形成了如此悬殊的差距。 收入差距的合理拉大,普通百姓还能够认同,但是对靠非正常手段致富的人,对“灰色”和 “黑色”这类不合理收入导致的贫富差距拉大,普通百姓当然不满。有学者提出,“一旦暴 富阶层和受损阶层的差距变得不可接受,整个政权的道德基础就将发生动摇”。“没有哪个 政权可以在严重的经济不平等条件下维持政治稳定。” 管理体制是媒体忽视普通百姓的原因 由于贫富差距的迅速拉大,造成了社会心理的失衡。媒体在这当中有一个很独特的作用。 在西方,解决这个问题除主要靠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税收政策来调节外,另外还有两个方 面,一是靠宗教,再一个就是靠媒体。媒体为普通百姓说话,为他们呼吁,使他们得到慰籍 和帮助。在我们国家,宗教的作用是很小的,所以媒体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媒体忽视普通百姓的现象,究其原因恐怕要与媒体现行的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我们媒体 现行的体制是二元的,一方面是党的喉舌、舆论工具,要以社会效益为目标,一方面又要面 向市场,是一个经营实体,不得不受市场和广告商的影响和制约。有一位媒体专家曾经提出 过报纸两次销售的观点,即一次要卖给读者,一次是卖给广告商。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去追 求一些趣事逸闻,或是追求一种名人效应等等,也是一种需要。广告商现在都讲有效读者, 广告吸引不到的读者已被其视为无效发行。据了解,《北京青年报》的读者特点,一是学历 高,二是收入高,三是市场价值高。《北京青年报》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办的,恐怕不应把收 入不高、学历不高的工农青年排除在外吧? 记得20年前中央主要领导人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过一个比例,即报纸上的批评报道不要超过2 0%,后来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央领导人修改为“占百分之十”,再加上一些媒体老总为了取得 较大的安全系数,致使那些为普通百姓说话的新闻更少发表。近几年从总体上讲,我们的舆 论尺度一天比一天宽松,像最近报纸上报道的南丹矿事件,为此人民日报还发表了一篇评论 《假如媒体缺席》。这类事件在过去是绝对发表不了的,而实际上这样的报道提高了社会的 承受力,有利于社会稳定。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记者还是很关心国家大事的,有中国知识 分子的传统,有社会良知,但是这些方面的新闻受到制约以后,报道方向就会转向别处,就 像水管一样,这个口子开得小了,水就往另外一个口子流,这就叫管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