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温州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差距不断拉大也凸现 的更加明白。九十年代,全省8个贫困县我市就有泰顺、文成、永嘉等3个,占全省37.5%。 实施国家“八七”持贫计划以来,1997年温州市以上3个县的贫困帽子全部摘掉,但目前还 有泰顺、文成、永嘉、苍南等四个县仍保留省欠发达地区补贴待遇,有38个乡镇被列入省百 乡 扶贫攻坚计划,占全省38%。前不久召开的中共温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了2002年全市经 济和社会发展要实现的三大目标,其中之一就是“确保被列入省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38个欠 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使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为此,增强温州欠发 达地区经济实力是摆在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温州欠发达地区突出现状 (一)持贫投入效益不佳。 全市贯彻执行国家“八七”扶贫计划以来,扶贫开发基地建了不少,投入的资金也不少, 这些投入产生了怎样的效益却让人深思。如在开发式扶贫中,资源特色与产业结构调整没有 有效结合,项目特色不够明显,不能目标明确地生产适销对路的有一定批量的农特产品参与 市场竞争,不断采用实用的综合配套技术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出效益,导致开发的项 目带动作用不够强。再如扶持山区办学,建了不少新校舍,由于山区人口分布分散以及转移 平 原沿江,结果是山区学校学生廖廖无几,而平原地区学校年年建、年年不够。又如,去山区 扶贫大都是解决路的问题,结果一个10来户的山区自然村也荏一笔钱造路,往往是路的效益 见不到,村户筹资却见到了负债。 (二)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缓慢,“有粮无钱”制约山区致富。 经过政府和当地农民的努力,现在的粮食生产大体上都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农民依然觉 得穷、感到苦,因为他们手头没有钱。家中的年轻人“会一点”的,都外出务工跑市场,留 下来的儿童、妇女和老人,称为“613870”部队。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其一,贷款难。越是 贫困地方,银信资金有量越小,农户越难贷到生产扶持款,农业扩大再生产难以进行,来自 农 业的收入就难增长。其二,学技术难。这些地区农户主要是通过“侃嘴巴”学技术,科技文 化基础设施极为落后,科技普及推广渠道少而窄,就连报刊也很少,农民素质又怎会提高? 其三,获取致富信息难。他们只有亲眼看到他人确实见了效益,或是政府动员了才“赶 鸭子上架”试着干,往往容易导致一轰而上,一轰而下,农民又怎敢轻言致富呢?其四,外 出打工难。地里不来钱那就外出打工,但近几年国内市场趋紧,城市下岗职工还就业难,手 无一技之长、人无些许社会关系的他们,要么在外边寻不着活儿,要么白干活不见钱,如之 奈何? (三)返贫问题造成长期脱不了贫。 不少地方扶贫撒“胡椒面”、“天女散花”,贫困农民尚未得到多少实惠,他们的子女上 学问题又接踵而至,普遍有望而生畏、拼死拼活也供不起的感觉。子女上学难是否会使后一 代在成人后加入到新的贫困行列中呢?可以说后代的教育是比现在的贫困更严重的问题。再 者,重点高中和大学的学杂费扶摇直上,因学返贫的事例不是没有。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但在贫困地区,看病就医难,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不在少数;有的儿子死在老父老母前, 留下来的是祖父母带孙子、孙女,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目前无法达到要求,造成长期脱不 了贫。 (四)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村干部自富思想严重,集体经济发展贫乏。 温州是改革的一片热土,地方之间、农户之间经济收入差别的扩大趋势也更明显些,贫困 农民要求脱贫致富的愿望也更强烈些。但要增加收入,相当程度上还要靠离开田地,到非农 产 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繁荣上来寻求就业创收的机会。但现阶段,这些地区非农产业空白或 者经济规模小,村集体经济“空壳”了事,多数农民只好在家继续“晒日头、泡场子、扎堆 子”来消靡无聊时光。有的村两委组织涣散,存在“吃公饭、打公鼓,公鼓破了公家补”的 六十年代“吃生产队”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各奔“钱”程,常年不在家,只管“自富不管群 众。山区农民缺乏致富带头人。 (五)欠发达地区还缺乏对市场竞争的认同感、积极性和组织性,使外力的借助和内力的激 活不能有效结合。 农民处在弱势的市场主体竞争地位,而贫困地区农民更是“弱者”中尤其弱势的群体,他 们的家庭经营也更分散和脆弱。尤其是随着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效率原则这一市场竞争规 律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出更大范围内的机会趋向,既使欠发达地区的市场进入门槛呈增高趋势 ,也给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努力带来更多的困难。基于此,欠发达地区更应对市场竞争有 认感、积极性和组织性,但这些恰恰是欠发达地区最需补课的。政府对投入的要素效率和组 织缺乏“软结合”,“拿把米去唤鸡”轻视效益,积极性调动有限。 二、增强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的对策 从辩证法和历史的实践来看,绝对的平等和绝对的平衡发展会对整个经济效率造成损害, 而且也缺乏现实的基础。对区域不平衡发展的扩大趋势,政府要有所作为进行调节,在增量 上下力气,“四两拔千斤”,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使差距向适度的方向转变,实现欠 发达地区经济规模(总量)的扩张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增强经济实力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