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框架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西方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一种重要分析视角。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建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进入我国学术界甚至人们的日常话语结构中,如我们平时所 说的“小政府,大社会”,指的就是这个关系。严格地说,国家是关于主权的概念,而政府 则是一个关于治权的概念,但本文不做这样严格的区分。所谓国家,主要指国家和政府组织 和机构,而社会则指国家以外的个人和组织,包括经济组织、教育组织、宗教组织和其他社 会组织。 分析二者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各自的职能范围及各自履行其职能的能力。职能有多少之 分,能力有强弱之别。职能的多与少容易比较,能力的强和弱就相对难以衡量。但一般来说 ,能力可以定义为“能否完成给定的任务”(Evans,1985)。而能否完成给定的任务的关键 在于手中是否掌握资源。西方早期的研究者多数认为国家与社会的能力是一个零和关系,即 强国家一定意味着弱社会,而弱的国家则一定面对强大的社会。最近十多年来,一些学者根 据实 例则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国家和社会可以同强同弱(Perry,1995)。这样我们有了国家与 社会关系的四种组合: (1)强国家对弱社会:例如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和其他主要社会主义国家。 (2)弱国家对强社会:例如80年代的波兰。 (3)弱国家对弱社会:例如非洲的多数国家。 (4)强国家对强社会:例如西方发达国家。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当然 ,二者关系的变化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矛盾和冲突中实现的 。因此,研究二者关系变迁的机制和路径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温州为例, 具体描述与分析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的路径。 二、温州的起点:弱国家弱社会 本来,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强国家弱社会的组合,国家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和 对劳动力资源的统一分配控制着一切资源和人们的生存机会。但温州因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和 对台前线的特点地位,成为强国家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国家投入少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再 加 上文革期间的两派斗争进一步削弱了各级政府的能力,温州一直到八、九十年代一直处于弱 政府的局面。政府没有办法为人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基本的生活条件,自然也就缺乏强 大的控制能力。这也就是温州人一有机会就尝试分田到户和外出谋生的原因,也就是资本主 义尾巴在温州屡割不绝的原因。虽然温州人特殊的地域、历史和文化传统使温州人非常注重 地缘和血缘关系(这些都是温州人后来发展当地民间经济和外出做生意成功的条件之一,也 就是社会成长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大环境决定了温州不可能生长出象后 来这样强大的民营经济和民间社会来。除了宗教势力比较强大和宗族械斗比较著名外,人与 人之间交往的范围极其有限,社会的组织化程度非常低,因而社会的发育处于比较初级的阶 段。总之,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温州仍然处于弱国家弱社会的状况,这构成了温州后来发 展的起点。 三、社会的成长 在苏南以及北方大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在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 作用。和它们相比,温州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其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温州人没有依靠国家, 而是依靠自己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正如人们所说的,温州的经济是老百姓经济,民间 力量是推动温州经济发展的源泉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温州人在国家的控制之外,开拓出 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这是社会成长的一个表现。 社会成长的另一个表现是社会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数以万计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遍及 各地的市场、和一出现就引起广泛关注的各种中介组织(尤其是商会),使得温州社会的组织 化程度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今天的温州人交往半径、交往范围和改革开放前相比都急剧扩 大,温州人的足迹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所有这些,都使温州社会的密度和黏度大大提高。 下面我主要从民营经济和中介组织的发展来简要地说明社会的成长。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民营化和市场化是温州模式的特色。民营经济从80年代以来在温州呈现跳跃 式发展,民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平均规模逐步扩大,民营经济在温州经济中的比重迅速 提高。到2000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20万户以上,私营企业达到了7万户以上,民营经 济在工业总产值中占到了95%以上,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也起码占到了80%以上;全市拥有各类 市场544个,总摊位10万余个,年市场交易额达464.89亿元。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人民依 靠自身力量创造和拓展生存空间的伟大创举,其结果是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成长,并且成 为许多中介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成长的基础。 (二)中介组织(尤其是商会)的出现 温州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并且仍然存在着无序竞争、自相残杀、假冒伪劣 等现象,从而产生了对能够承担协调、规范、服务、监督等职能的中介组织的内在需求。另 一 方面,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群体,需要自己的 组织和空间来交流信息、增进友谊、表达和维护其自身权益,这样也产生了组织起来的愿望 。于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各种中介组织蓬勃兴起。这些组织包括同业商会、行业协会 和各种群体组织如企业家联合会等等。目前,温州市本级行业协会(包括同业商会和各类行 业联合会)86家,市区和其他各县市的同业商会和行业协会也随之发展,各地也陆续建立了 企业家联合会等。这些商会和协会发挥着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中介 作用。具体来说,这些作用包括: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我管理(如鹿城区烟 具协会的“维权公约”);解决行业内部纠纷、搞好行业内部协调;开展培训、咨询服务、 提高会员企业素质;通过参加和举办各类展览,宣传温州品牌(最突出的是服装商会);调查 研究、参政议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