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在以全球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当今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一股区域化发展的热潮 ,目前,在世界GDP排名前30名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少数几个没有加入任何地区性或双边 自由贸易协定。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标志着我国参与经济全 球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迅猛发展的区域化潮流,已成为我国 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区域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白80年代中期开始,区域经济集团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至今并未减弱,反而进一步加 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卷入了此次区域化浪潮中,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 下几个方面: (一)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跨国公司得以在全球范围建立生产网络,在全球范围选择最佳的生产 地点和最有利的市场销售,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这样,那些货物、资本和人员 进出较为自由的国家往往会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从而给一国带来投资、技术、就业等,促 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多数国家自80年代以来多采取了开放的贸易政策。 同时,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 区域经济集团,可以为本国企业的发展找到更广阔的市场,减少双边贸易摩擦,协调彼此间 的 经济贸易政策,从而促进彼此间贸易投资的发展。因此,80年代以来,出现了区域化发展的 高潮,经济全球化是其中的主导因素。 (二)多边贸易体制无法满足一些国家追求自由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新经济的出现,作为调整多边经贸关系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由于其 涉及成员多,谈判时间长,无法对新形势作出及时调整,无法满足一些国家追求自己的自由 化的需要,促使这些国家纷纷通过寻求地区和双边途径来解决。还有一些国家,如新加坡、 澳大利亚等,经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很高,一个开放自由的贸易环境将为其经济发展创造极 为有利的外部条件,是其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近年来,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在 继续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积极寻求签订双边贸易协定,追求更加开放的自由贸易。 (三)以集团的形式提高自身在全球经济体制中的分量 在全球经济中,大国往往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在多边经济体制中,弱 小国家只有通过结盟,才能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声音,才能与大国进行抗衡。如欧盟15成员 ,只有以共同的声音,才能成为WTO谈判中具有份量的一方,否则,以十五分之一的力量, 是无法与美国等经济大国抗衡的。另外,美国在80年代改变初衷,开始转而寻求签订自由贸 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与不断强大的欧盟进行抗衡,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四)争夺市场的需要 近年来,欧盟在墨西哥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日益缩小,特别是美、加、墨成立北美自由贸易 区后,更是一落千丈,1999年只占墨西哥贸易额的6.7%。而墨西哥为了在政治、经济两方面 建立更为协调的国际关系,必须改变目前80%以上的贸易依赖美国的现状。于是,2000年3月 ,欧盟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2000年7月正式生效。该协议规定,欧盟将首先对墨西 哥取消部分商品的关税(占欧盟从墨西哥进口总额的82%),剩余的在2003年前全部取消。墨 西哥也将在2007年前分阶段撤销对欧盟的进口关税。目前,欧盟正在与南美共同市场和智利 进行谈判,如果能够成功,将对欧盟与美国抢占南美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区域化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集团的经济效应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近来,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发展 趋势增强,决策层对区域经济集团的经济效应更加关注,人们希望通过对区域经济集团对成 员国和第三国影响的评估,来判断区域经济集团对经济的影响。 (一) 区域经济集团对贸易的影响 区域贸易集团对第三国的贸易影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区域经济集团建立后,通过对区域 内 成员和区域外非成员实施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差别待遇所导致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来分析 的。所谓“贸易创造”,是指区域经济集团成员之间由于取消或降低了贸易壁垒,其它成 员的较低成本产品替代了本国以较高成本生产的同种(类)产品。所谓“贸易转移”,是指区 域经济集团由于对区域内成员降低或取消了贸易壁垒,区域内较高成本产品替代了第三国较 低成本生产的同种(类)产品。 贸易创造的形成是基于比较成本优势,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放贸易的发展;而贸易 转移的产生,则是由于人为的差别贸易待遇所致,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贸易的自由发展 。一般认为,贸易创造有利于相关的区域经济集团成员,而贸易转移则至少不利于为此进口 付出(排除了关税)较高代价的成员以及第三国的贸易出口,因此,区域经济集团的影响取决 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孰大孰小。但是,由于存在贸易转移,区域经济集团对第三国产生不 利影响是确实存在的,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份额被墨西哥和加 拿大产品所挤占,市场占有额从1995年的14.62%下降到2000年的7.3%,而墨西哥和加拿大则 分别从1995年的11.56%和8.65%上升到2000年的14.3%和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