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70%,农村地域覆盖宽广,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在从 传 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产生了激荡的冲击,表现为五大特色、四大缺陷、五大趋势 。 1.我国农村制度变迁五大特色:经济因素影响深远、非正式约束积淀深厚、制度创新潜力 巨大、制度变迁路径多样、基层党建促进有力 (1)经济因素影响深远。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变 革引起上层建筑的变迁。我国的农村社区制度是由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决定的。自然经济时期 的 生产方式是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因此人们的联系比较松散,表现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组织 单位,而不是以个人为组织单位。进而扩展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宗亲社会组织,并 组织生产、实施社会保障。中国的农田地貌以小块为主,从而形成区域分割,农民之间的联 系不甚紧密。在封建社会的治理结构就是乡里制和保甲制,其主要功能也就是收取捐税。 生产力发展以后,特别是社会大生产的启动,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生产的个人能力提高 ,可以独立大范围、宽领域操作。剩余劳动力增多、人身得到松绑,人身的自由度加大,出 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原来的制度主体内容发生改变,促使了当今的农村社区制度大变 革。 (2)非正式约束(规范)积淀深厚。非正式约束是指人们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 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我 国传统社会中,维持农村社会关系,甚或组织社会生产、福利保障都是通过非正式规则来安 排的。农村社区的制度安排是靠地方权威来进行的,地方族长、老干部、强势力者、有威望 者是地方制度安排的核心。人们的日常生活纠纷、重大问题决策不是靠法律等正式规范来解 决的,而是靠习惯传统。农村社区的行政组织的工作开展也必须和地方文化、传统习惯相吻 合,需要得到传统的认可与支持,这是节约制度成本的有效途径。 (3)制度创新潜力巨大。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在传统社会里,我国科技进步是因为 人 口众多,人口基数大,那么具有创新潜力也就巨大。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当前的制度创 新潜力比以往还要巨大。同时,科学文化运动的大力推广,是传统农民具有了现代意识,掌 握了现代科技,创新能力是史无可比的。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当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 得潜在的利益(或外在的利益),人们就会改变这种制度安排,使他们获得在原有制度安排 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样新制度便产生了。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在“再不救自己就快 饿死了”的时刻,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分田,从而开农村改革之先河。新的制度安排使小岗 村人民过上了温饱的日子。无独有偶,到处浙江南部的温州人也冲破重重阻碍开始创业,他 们有的“离土不离乡”发展手工业;有的“离土又离乡”,四海闯天下,发展小商品,走上 了富裕之路。这两个地区都走了一条村民自治之路,是对农村治理范式的一种创新,体现了 民间伟大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制度变迁路径多样。特例一:渐进中的冷水沟村。济南市东偏北冷水沟村,是个典型 的农村社区,改革开放伊始表现出极大的传统性,主产业是农业,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志向有限,相信财富有限。对政府权威的矛盾态度,一方面自助能力差希望能依靠政府和 权威 ,希望社区能出现一位叱咤风云的能人带领社区图强致富;另一方面又对能人不信任,对村 委会的操作持怀疑态度。在山东省政府指导制订的“小康之乡镇标准”的推动下,冷水沟村 开始发生了大的变化。冷水沟村在政府的帮助下走上了变迁之路,发展三产,进城打工,开 始了现代农村之路。特例二:“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华西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地 处江阴鱼米之乡,在该村党委书记、集团公司董事长吴仁宝的带领下,经过30多年的奋斗, 发展成为富庶、文明的现代化农村社区。他们既创造了全国首屈一指的村级物质文明,也 建设了具有特色的精神文明,既有现代的理想追求,也有传统的文化沿承,被称为中国农村 的希望之所在。特例三:一个有争议的共产主义社区——南街村。河南省临颖县街村处于豫 中平原,自然基础较差,地处纯农业区,独辟蹊径,一枝独秀。至1996年,南街村从一个穷 困乡村发展到具有26个企业,年产值17亿多元,农民住公寓,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发 展模式的共产主义小社区。南街村人思想上认为南街的发展是党的富民政策与毛泽东思想的 光 辉照耀;也认为,坚持抓工业,是南街村发展首要的和基本的物质保证。南街村以经济发展 带动治理模式也是特殊的,社区采用公司制管理模式,党政企三位一体的公有制体制。社区 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对村民的衣食住行用、生老病死学、吃喝玩乐游全包全管。这种社区模 式描绘了美好的共产主义蓝图。 (5)基层党组织促进有力。党的基层组织一般有三个层次:乡镇党的委会(简称党委)、村党 支部委员会或村党总支委员会、村民小组党支部或党小组。地方基层党组织在贯彻党的政策 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党组织可以跳出地缘、血缘的束缚和偏见,协调地方关系,进行社 区发展规划与实施。党组织也是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的主导力量,党是地方事业核心。地方 的制度创新可以被及时发现并加以推广,制度需求也可以及时得到供给。 2.五大缺陷:强制性制度供给、正式约束残缺、社团组织发育不全、城乡二元结构、地方 性势力影响较大 (1)强制性制度供给。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农村组织基本是国家或政府供给的,属于强制性制 度变迁。在政府主体与非政府主体参与制度安排的博弈中,政府主体在政治力量与资源配置 权力上均处于优势地位,政府主体是决定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进程及战略安排的主导力 量。在农民与政府的权力博弈中农民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的 最有效的工具,可以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是保护个人权利和节约交易费用的需要,但 有时又是个人利益的最大侵害者,国家权力是依靠侵蚀个人权利而实现的。因而农村社区具 有较大的政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