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59(2002)03-0053-06 中国影像文化在20—21世纪之交的十字路口彷徨,不能不感到迷惑与困扰。为了尽早 摆脱受动的负影响,接受能动的正影响,有必要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影像文化的 生成模式、造型符码与新潮品格三大特征。以管窥天,终乏大观;以蠡测海,自知浅陋 。殷祈大家指正。 一、影像文化的生成模式 20世纪90年代,尽管好莱坞的影像文化依然强大,但是其他国家的电影人增强了自主 意识,与好莱坞抗争,改变了过去的受动格局,使世界电影呈现多极化的能动格局。19 99年世界各大电影节,好莱坞影片开始有点儿黯然失色,其他国家的电影佳作纷纷亮相 。这就促使世界电影进入多极化时代。 中国第5代导演的作品以张艺谋的《一个也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为代表,在世 界影坛上大放异彩。中国第6代导演群也不甘示弱,奋力搏击,决心伫立于世界影像文 化之林。这就首先需要对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中国影像文化生成的模式、形态与理念进 行相应的解读。 80年代中国影像文化开始摆脱政治独语症状,无论就其发生学、形态学或理念学等维 度而论,都从单一趋于多元化。这对以往若干年代的影像文化都不仅是量的递增,而且 是质的超越。 首先,从发生学审视中国影像文化具有三类模式:政治影像、艺术影像与商业影像。 政治影像的生成:政治形态与影像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80年代以后,政治斗争虽然 转轨为经济建设,但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政治电影”的内涵从阶级斗争一元化扩散为 非阶级斗争多元化;对开放改革与市场经济,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对当代英雄与理 想信念等,表示深切的关注、多维的创造。于是,《血,总是热的》、《周恩来》、《 焦裕录》与《孔繁森》等政治模式的电影相继推出。与传统的政治电影的模式化有质的 区别是:对历史事件重在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结合,对历史人物重在非神化与非鬼化的如 实表现,力求消解政治与艺术的悖论。特别是90年代末,依据张平冒着风险创作的小说 《天网》改编的当下走俏的政治电影《生死抉择》,火爆场面从京、津、沪、穗蔓延全 国,是典型的政治题材和反腐题材,获得了轰动效应。政治影像的审美追求是不断提高 影像文本的哲理性、艺术性与观赏性,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与本体的审美价值,逐渐向 世界性政治电影的多元视角与审美品位推进! 艺术影像的崛起:1979年底至1980年,影像文化掀起技巧的“绿色革命”,拉开了艺 术电影创新的序幕。它从时空处理、视点变换与影像构成等视角冲击传统的单一化创作 模式。第4、5代导演群在前辈影人创新基础上,探求电影文本的表现潜能和表意功能。 电影画面不仅是叙事手段,而且是传情达意的载体,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它对时空 处理、视点变换、影像构成等赋予新的技巧,削弱故事情节,淡化戏剧冲突,插入象征 性段落,发人深思。但是,新一代导演群的分流者各有千秋,有的善于中国文化的惯性 思维并将其寓于叙述曲折动人的故事中,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面纱。有的则将严肃的社 会生题材与观赏性效果巧妙地结合起来,营造了主流意识形态,力求个人创作追求与观 众接受心理的平衡,创作了《芙蓉镇》、《天云山传奇》与《红樱桃》等很有意味的电 影。此前的《黄土地》、《黑炮事件》、《红高粱》、《本命年》与《霸王别姬》等都 是艺术电影的代表作。当然,所谓艺术电影仍然包孕着政治因子。只不过其模式是向审 美艺术倾斜罢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彼时中国电影体制正处于转型期,除了政治、艺 术之外,不得不面对市场的挑战与商业的压力。因此,在影坛上,商业影像破土而出。 商业影像勃兴与困顿:商业电影的勃起缘于票房危机的逼迫,因而出现二律背反现象 :一是追求上座率高票房,以富于性色与暴力的“视觉冰激凌”招徕观众,二是企图提 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娱乐精神。中国的影像文化以《少林寺》为发端,掀起了商业电影的 狂涛。武打片、警匪片、侦探片、色情片和歌舞片等娱乐片创下拷贝发行纪录,影院座 无虚席。然而,商业电影毕竟是一个守旧性农业社会经由商品化浪潮催生的早产畸胎, 缺少良性的社会文化基因和审美心理基础。它的基本特征是类型化,武打片是好人受难 →上山学艺→惩罚坏蛋;歌舞片是舞厅相识→疯狂追逐→争风吃醋→做爱强奸→格斗凶 杀等等。这类“游戏规则”是悖逆的类型模式,使之陷于不伦不类的影像怪圈,使商业 电影困顿不已,遭到有文化素养者的冷遇,连自身也陷于困惑的泥淖。由于电影市场的 萎缩,西方大片的冲击,中国影像文化更加陷于困顿与低迷之谷。 其次,从形态学观照影像文化具有三大形态:乡土影像、西部影像与都市影像。 乡土影像的文化形态:在视觉表象上,乡土影像是以“土地”生态与“村民”习俗为 两大基因建构其物化形态的。古朴恬静的田园风光——群山叠翠、河流潺潺,给人以返 朴归真、恋土怀乡的感触。然而,在这片原始古朴的土地上,村民混杂着纯朴善良、守 旧愚昧和勤劳节俭等多重性格。这就引发了乡土影像的伦理文化冲决。《被爱情遗忘的 角落》中的婚爱,只是女性赖以生存的手段、男性延续后代的途径。《喜盈门》则以家 庭伦理辐射社会伦理,祈求过着家庭和谐、心灵安宁和心态平衡的天伦之乐。《乡音》 则是对《喜盈门》的反拨。作为妻子的陶春的病逝,是对传统伦理观下的妇女命运具有 相应历史深度的反思。与乡土影像对应的分支就是西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