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宫大戏一部接一部地播出,黄马褂、大辫子可谓占尽央视、省视荧屏风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绝于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帝你方唱罢我登台, 刀光剑影尔虞我诈中,似乎努尔哈赤的皇室传人都是把江山社稷时时放在心间,殚精竭 虑爱民如子,哄得一般观众特别是对历史不甚清楚的年轻人在肃肃然、飘飘然中像阿Q 一般忘却历史的苦难…… 一、鲜血涂抹出的“盛世辉煌”能否掩盖清朝统治者的历史罪恶? 遥想当年满洲贵族铁骑南下,兵锋所至,生灵涂炭,扬州暴行,惨绝人寰;直隶圈地 十六万六千七百九十四顷,百姓卖儿鬻女,哀鸿遍野;闽广迁海,“堕城郭、烧庐舍, 老弱转死沟壑,少壮流离四方”;强制剃发,杀人如麻,江阴、嘉定两城血流成河;至 于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惨案仅有记载的就达七八十起,对反清义士或怀疑是反清者 动不动就满门抄斩,流放充军,砍头示众,开棺戮尸。……靠武力夺嫡登上政治舞台的 雍正帝横征暴敛,滥杀无辜,可是在清宫戏编导们的笔下却被美化为具有雄才大略、心 怀天下苍生、不计身后骂名的英雄。乾隆帝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大肆铺张浪费,女乐 、珍宝、宴席,无所不爱,每到一处,绅商供奉,斗奇争巧,耗财劳民,岁无虚日,在 编导们眼里却是人见人敬的翩翩风流才子、兢兢爱民天子。 无论《康熙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还是《雍正王朝》、《天下粮仓》、《铁 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皇帝们都是体恤民生疾苦的明君圣主!我们不禁要 问:这些一哄而上的一部部清宫大戏的编导们为什么如此卖力地动情地肉麻地替封建君 主隐恶扬善、扬幡招魂?尖锐的社会矛盾、残酷的政治压迫、严肃的阶级斗争,被他们 轻描淡写,化为乌有。在这样的氛围里,观众们(主要是一般涉世不深的年轻观众,也 包括中小学生)不由自主地要去神往大清皇帝们那令人目眩的文治武功,憧憬那并不存 在的由大批清官、好皇帝建立起来的太平盛世。总之,当前的清宫戏反映出一种缺乏理 性思考,以感情代替理智,以人治模糊法治,以宫廷斗争取代阶级斗争的思想倾向。这 样的“以史为鉴”,又如何能激励我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二、是以情动人,还是以情悖理? 1.作秀拙劣:《天下粮仓》中钦差刘大人率众官“正一正我们的官袍”,满脸虔诚焚 身求雨,百姓感恩戴德,叩头请免,熊熊烈火燃烧时就是滂沱大雨“必降”时,众官相 拥相泣,不为个人生死,而为上苍拯救生活在赤地千里的灾民;而话外音明明白白告诉 观众——刘统勋其实心里非常清楚,天降大雨与祈雨毫不相干,该下的(雨)自然会下。 既然如此,拍一集轰轰烈烈的苦肉重头戏,是牵强附会地讴歌大清官吏的英雄壮举,还 是刻意赚取善良观众的动情泪水? 2.妖气弥漫。《天下粮仓》中的一个颇有分量的人物柳含月,仓场侍郎米汝成身边的 婢女,其智慧可比诸葛亮,能准确揣摩皇帝心思,谙熟官场争斗经络,吉凶祸福,未卜 先知。而老谋深算,奸狡巨滑的米汝成却处处表现出低智商。联系到电视剧所营造的阴 森氛围,柳含月似乎是妖而不是人。 3.邪气高张。《天下粮仓》的末尾,卢焯戴枷上殿,乾隆帝不忍奴才下跪,深情抚摸 他的双手,说:“茧手为官”!“十个大茧子啊,开运河、挖水井,干活干出的茧子, 这是浙江巡抚,这是朕的二品大臣啊!”声情并茂,“催人泪下”。而当乾隆帝决意维 护法网朝纲“不开口子”之后,一身正气、疾恶如仇的刘统勋竟莫名其妙地高呼“送卢 大人!”于是文武百官充满敬意齐刷刷跪下为贪赃枉法的卢焯“悲壮”送行。贪收一万 二千两银子(为盲女作养命钱)不论出于何种情怀,不论他过去有多大功绩,都于法不容 。编导们如此着力渲染“苦情”,难道是把卢焯作为英雄歌颂?如果能顺理成章,则前 湛江市委书记陈同庆和前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还有刘青山、张子善、胡长清、成克杰 们是不是也该获得人们的“广泛的深切的同情”呢? 4.媚俗丑陋。《康熙王朝》中福临不爱江山爱美人殉情遁入空门,不可信;宝日龙梅 真爱无敌,“强暴”玄烨,大杀风景;兰奇儿与噶尔丹缠绵绯恻的爱,粉饰分裂祖国的 叛乱分子,缺乏历史的大局观与是非观;太子与杨起隆的女儿荒诞不经的爱,则俗不可 耐……这些胡编的情戏,仅仅为了迎合一般庸俗趣味或猎奇心态,值得么? 5.不伦不类。《天下粮仓》剧末,刘统勋吊唁老对手田文镜(田清廉,停丧三日竟无人 往吊)。但就是这样一个令刘统勋钦佩的政敌却为刘在老家建造了一座豪宅。田到底是 清官还是贪官?是清官,则不可能出得起建豪宅的银子;是贪官,则与剧中塑造的形象 不相吻合。所以,末尾奇峰突起的怪异情节,让人莫名其妙。《康熙王朝》中清军水师 兵临台湾岛,郑母与郑经如此对话——郑母:“大明朝也好,大清朝也好,都是炎黄子 孙,这一仗不能打!”郑经:“我宁肯将台湾送黄毛贼,也决不送康熙大辫子!”郑母对 儿子“晓以大义”的劝说辞,觉悟过高,意识也超前,颇有以今人之语付古人口齿之嫌 。剧中郑经自杀前的表白,则简直是卖国贼丑恶心灵的自供状。而历史上郑经是卖国贼 吗?历史难道是一个可以被人随意打扮的小女孩么? 6.颠倒黑白。闽广百姓纷纷抵制清廷的禁海令,剧中身为正面人物的姚启圣却视百姓 为“刁民”,告知部下“杀死50人以下,不必报我”。这里,充分暴露了饱读孔孟诗书 的姚总督实际是用百姓鲜血染红顶子的屠夫!明明是严峻的阶级对立、严酷的阶级压迫 ,明明是百姓失去生活依附而苦不堪言,却让编导们变成了“刁民”扰事(掘姚启圣的 祖坟),让大仁大义的姚总督委屈万分而忍辱负重,最后还安排“觉悟”了的“刁民” 自觉披麻戴孝为姚总督抛撒的骨灰下跪。不知编导们是何心态?虽说不能再“以阶级斗 争为纲”,但总不能从此就无视历史上有过的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事实啊!如果按照 编导们的思路,那么,清代的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甚至于后来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也岂不是没有必要,或者是一场“误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