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真正的赢家并非夺得三项大奖的中国电影《生活秀 》,而是以整体形象频频“做秀”于上海滩的韩国影视军团:曾经执导过《八月照相馆 》和《春逝》的韩国导演许秦豪成为中国记者竞相采访的首选目标,而韩国的参赛影片 《童僧》也备受关注,赢得了不错的票房;韩国六家大型影视机构更是联袂在影视节目 交易市场里搭起了风格独特的“韩国馆”,让多宗跨国影视贸易悄然成交;而此前,韩 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在没有被正式引进公映的情况下,仅靠影碟的传播便迅速走红 大江南北……同样面对好莱坞巨大压力,韩国电影何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使得民族电影 工业得以振兴呢?这的确是值得中国电影人思考的问题,也应该是本届电影节给中国电 影人留下的一笔重要财富。 向韩国电影学什么 韩国电影在亚洲崛起,其实也就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在1998年以前,由于受到亚洲 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电影还处在低迷的状态,国产影片仅占国内电影市场份额的10% 。然而,经过短暂的调整,仅仅一年后,韩国电影市场便发生了惊天巨变:1999年的《 生死谍变》、2000年的《共同警备区》、2001年的《朋友》,韩国电影连续三年创造了 票房的历史纪录,其中《生死谍变》打败了《泰坦尼克号》,《朋友》在全国的上座率 更是高达8134500人次。短短几年内,韩国电影的市场份额上升到40%—50%,几乎与美 国大片的票房持平。与此同时,韩国也在亚洲刮起了阵阵韩流,韩片迅速在中国内地、 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走红,将香港电影从长期稳坐的东南亚市场 头把交椅上拉了下来,而大批韩片还被好莱坞以高价收购。在本年度戛纳电影节上,韩 国老牌电影导演林权泽还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韩国电影的闪电般崛起,令中国电影人在羡慕之余,更想了解其中的原因。这次,参 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许秦豪和朱金中两位韩国导演无形中起到了讲师的作用。在分析了 诸如政府对本土电影保护措施的实施;电影市场体制的完善;电影明星机制的健全等原 因之余,他们都提到了两个中国电影人眼下最为缺欠的因素:其一,对电影市场的责任 感;其二,在题材选择上正确处理社会共性与个人风格的关系。 电影人普遍具备市场责任感是韩国电影成功的重要基础。许秦豪说,韩国电影最困难 的时候,老一辈导演中的领军人物林权泽带头,大家以剃光头的形式抗议强占市场的美 国电影,并呼吁保护和振兴本国的电影文化。这取决于大家对维护电影市场的共识,只 有大的环境好了才有个体成功的可能性。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著名导演吴思远先 生认为,在韩国电影界,无论是制片人、导演、演员都对本国的电影很有责任心,甚至 卖盗版的也为培养韩国影片的市场不盗本国影片,要“盗”也是盗香港、台湾的电影。 这样好的电影氛围,他们一部不怎么样的影片都能有好的票房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对于电影的全局观和责任感恰恰是中国导演乃至整个电影界所欠缺的。许多青年导 演只顾低头摆弄所谓个性化的电影以谋求在海外获奖后获得海外投资,而全然不管国内 观众,有的人甚至公然说自己的电影是给外国人和海外市场拍的。殊不知失去了民族电 影的生存根基,在国际上同样不会得到尊重,而每个人都在抱怨而不是尽力改变国内市 场的环境,结果只能是环境越来越糟。 在题材选择上正确处理社会共性与个人风格的关系,也是韩国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 而这一点其实也取决于前面提过的责任感。韩国人对一部电影的评判标准更重要的取决 于市场和票房是否成功。正因为如此,在题材的选择上,他们更注重社会的需求,选取 那些贴近百姓生活和情感需求的故事情节,然后利用他们从好莱坞学来的先进技术和工 业化的制作观念,尽其所能地在摄影、造型、服装、灯光等各个环节精益求精。由此而 产生的清新健康、抒情感人的韩片独特风格,正是其走红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原因。 如何应对韩国电影的中国攻略 上海电影节期间,韩国最大的影视制作机构——三和公司的老板携曾经执导过电影《 花火》的著名导演悄然抵京。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与中国民营影视制作公司中国时代和民 营演艺经纪公司中博福泰寻求全方位合作,同时为中国演员颜丹晨加盟新片《旋涡》作 专程考察。而此前,上述两家中国公司还与韩、美两家大型影视公司达成投资2800万美 元联袂打造跨国影片《擒狐》的协议。这也标志着韩国针对中国电影市场所做的战略性 步骤,已经由最初的单边产品输出,进入到共同投资、引进版权、劳务互动等全方位合 作的全新阶段。这也要求中国影视业迅速做出反应。 韩国电影进军整个亚洲市场的野心由来已久。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他们更 渴望在整个亚洲拓展全新的市场。他们首先选中的合作伙伴是电影工业相对发达的日本 和中国香港。韩国导演朴熙俊执导的《天使梦》招黎明加盟,片酬高达3亿韩元(约合20 0多万元人民币)。而后,香港当红女演员张柏芝应邀进入《白兰》剧组。随后,他们又 将目光转移到最具市场价值的中国内地。如果说在《飞天舞》和《武士》中启用中国演 员王亚楠和章子怡还属小试牛刀的话,那么近来,他们则把目光锁定在张艺谋、陈凯歌 这些大牌导演身上。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寻求对中国电影的投资。 面对韩流的猛烈袭击,中国影视业并未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反而保持了一种乐观态度 。正在执导电视剧《对门对面》的中博时代公司董事长陈伟明认为,对于韩国影视业咄 咄逼人的势头,中国影视人应该积极主动地迎接而不是被动接受。他认为,在和韩国人 的合作中学习是第一位的,合作是全方位的。这次在《对门对面》中他就启用了韩国的 著名化妆造型师和服装师。他说,这种单纯就一个技术性环节的合作和引进在中国影视 业是很多的,这说明双方合作的领域很广泛。《对门对面》的主演房斌说,韩国化妆造 型师对工作的严谨认真态度都是国内同行应该学习的,他们的到来从技术和观念上都会 对我们的影视业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