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2)02-0082-05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格式要求的人才培养程序、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结构,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升级、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本文主要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实施机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实践教学等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问题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以期发现一些规律。 一、高职教育机构的国际比较 表1 高职教育机构的国际比较
注:俄罗斯《联邦教育法》(1996年修订)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分三级,即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硕士层次。 通过对表1高职教育实施机构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共识: 1.学习年限普遍比较短,绝大多数为2~3年(专科层次),本科层次为4年。 2.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分析,把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共识。高职教育是美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创新,美国的高职教育诞生于20世纪初,当时的高职教育实施机构主要为社区学院。 3.从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看,绝大多数诞生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可以说,高职教育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是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 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由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人才层次或者说人才结构决定的。从生产过程或工作活动的过程来分析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通常分为四种人才: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这四类人才中,学术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区别是明显的,而技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工作领域相对交叉较多,区别有些难度,但从四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三者之间不仅有区别,而且有联系和发展。 1.美国 据报刊资料介绍,美国工程技术人员系列中,工程师的职能定位是产品设计者或开发者;技术师的职能定位是产品生产者,主要从事生产的准备工作和现场技术指导;技术员是在工程师或者技术师的指导下,进行现场实践操作,但这种操作带有一定的高技术含量。也就是说,美国工程教育培养的是工程师,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师,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工程师与技术师的工作岗位是完全不同的。 2.德国 严格说来,德国不使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名词。但从培养目标来分析,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存在的,如高等专科学校。在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系列中,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为工程师,非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为“桥梁型”工程师。《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协定》中明确指出,高等专科教育不是大学的初级阶段,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形式。这就决定了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学术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特别强调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高职学院实行“双元制”办学模式,突出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应用,主要培养长于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桥梁型”工程师和善于经营管理的“运筹型”经济师。 3.英国 英国工程技术人员系列中有特许工程师和技术工程师之分。特许工程师的主要工作范围是领导岗位、研究岗位、设计岗位;而技术工程师是将特许工程师的决策意图转化为实际工作,是将他们的设计方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或经营活动。技术工程师的工作岗位主要在现场(一线),工作任务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4.中国 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系列中,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确实存在,但是,由于职称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工程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职称上走的是一条道,从而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多年的研究实践,我国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分布的职业岗位比较复杂,主要有: 技术类岗位。这类岗位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把设计图纸转化为有形的产品。工作岗位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如工艺师、农艺师、林业工程师、施工工程师等。这类人员目前在我国职称系列中,多数走的是工程师职称系列。 技术管理类岗位。这类岗位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如车间主任、项目经理、质量监理等。这类人员多数是从技术人员群体中成长起来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管理经验丰富。他们中间的多数走的也是工程师职称系列。 经济管理类岗位。这类岗位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如主管会计、市场策划与营销、外汇交易与管理、证券市场监管等。这类人员从事的职业与我国职称系列相对应的是经济师。 服务类岗位。这类岗位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特定人群提供专门的服务。如护理师,不仅要有传统的生理护理知识,而且要有护理环境、护理交往、护理心理知识。 技术操作类岗位。这类岗位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这类人才虽工作在一线操作岗位,但现场操作中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复杂程度较大,决不是一般的操作岗位。如计算机维修人员、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人员、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