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中等职教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虽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使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完全适应,因此,积极探索有利于复合性人才成长的新型教学方法模式是当务之急,有了面向职业、贴近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课堂教学的改革(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我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应当抓住8个转变。教学目的由培养单一专业性人才的“就业教育”向培养复合集成型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学任务由培养“认知能力”为主向“职业综合能力”为主转变;教学内容由“基础学科”为主向专业理论、技能及职业活动课程为主转变;教学体系由“学科知识中心型”向“能力实践本位型”转变;教学过程主要按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任职资格的要求组织教学;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学观由教师的“单一型、绝对权威型”向“一专多能型、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学习观由“被动接受、述而不做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班级固定教室、集体授议”向“课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小组化、个别化学习”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加简单电化教学”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方法观,则要改变“重教法,轻学法”、“重演绎,轻归纳”、“重隐性内化、轻显性外化”、“重讲授,轻操作”、“重描述,轻直观”、“重知识、轻实践”、“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等倾向。 为此,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为:以能力(含智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学生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以专业课类型为划分依据,个性化的、或综合包容性的职教教学方法模式。体现职教方法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师生偏离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师生互动性的模式转变。 在理论上重视系统和综合,在实践中探索“方法群”的结构模式,把代表职教持色的“专业技能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重中之重。这是由职教规律及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所决定的。 二、国内外关于教学方法理论及职教教学方法的经验 1、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模式有很多种,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即信息处理类教学模式、人格发展类教学模式、人际关系(社会作用)类教学模式、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拉斯卡认为在已有的教学方法中只有四种基本教学方法,每一种基本方法又由许多特定的方法构成,特定方法可视为普通方法的具体运用。 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将教学方法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即特殊教学方法,是指与教学原理相一致的教授特殊科目的方式:另一个层次即一般教学方法,是指把教学思想、观念应用于学校各个科目教学的统一方法。前者属于具体的、可操作的范畴,后者属于抽象的和概括性的范畴,但两者是统一的。 对我国教学理论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可以看到教学方法具有三个层次。(1)原理性教学方法。它们的最大特点是为具体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指导,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程序和步骤是高度抽象化和概括化了的,它们不具有操作性。(2)技术性教学方法。是诸如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谈话法等等,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学校各科目或几个科目的教学。它在原理性教学方法和操作性教学方法间发挥着中介作用。(3)操作性教学方法。具体到学科中各自具有的特殊的教学方法。诸如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教学法、外语课的听说教学法等,它只适用于特定科目教学,具有与各科目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基本固定的程序和方式,教师一旦掌握便可立即操作应用。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见:我们研究的定位应当落脚在操作性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上,但对符合职业教育特殊规律的教学思想、观念以及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应当进行适度的探索。普通教育的教育方法模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而且从心理学、教学论、系统论的角度作出了可信赖的论断,我们是在借鉴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 2、国外职业教育发展了几十年,已经形成了适应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培养模式和就业制度,也有了较完善的课程开发模式和职业教学、培训模式。其中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模式当属:流行于欧美、澳大利亚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CBE、在发展中国家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的模块培训法MES以及基于“合作培养”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 (1)CBE是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本位)的教育体系。它的基本特点是:以达到某一种职业的从业能力为教学目标。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CBE模式强调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上灵活多样、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在CBE教学模式下,不同能力的学生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能达到较高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