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刚刚进入新世纪的时候,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等四个机构发起,在中国北京召开“21世纪提高教育质量国际论坛”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会议的主题反映了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最核心、最本质的特征。大家都知道,中国于6月11日-13日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也是和本次国际论坛密切相关的。我们强调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的基础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由衷地认为,与会代表的真知灼见,将进一步加深中外教育界的相互了解,并有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和思路,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经验。我的发言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谈一谈发达国家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经验,第二,谈一谈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发达国家如何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21世纪的来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知识的崛起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现在的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荣辱衰亡。当前各发达国家,为了应对21世纪的诸多新挑战,在基础教育领域,采取了以下共同性的重要措施。 1、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当今发达国家教育领域一个标志性的变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迅速进入各国大中小学课堂内外,成为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领域。运用信息通讯技术改进教与学的质量,提高效益是当今教育教学各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去年4月在新加坡召开的APEC教育部长会议的决议指出:“部长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习化社会中的重要性,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未来需要,以及在为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两方面都拥有巨大的潜力。信息技术为各层次的教育提供新的和有创意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也为远距离学习提供了方便,在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将是适应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所需的一个关键战略。”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各个领域的深刻影响及作用。今年12月将在泰国曼谷召开的The 7th annual Unesco-ACEI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其主题也是Using ICT for Quality Teaching,Learning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从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角度来看,专家们认为,多媒体网络教育有别于传统的书本教育,书本教育采用的是单页式的教材,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序列式的,而电脑网络资源丰富,学生们有条件在一种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可以由点及面,向纵横各方向扩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各发达国家都非常强调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观念、能力,在中小学连通因特网和建立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系统。我们对发达国家的有关政府改革报告做了一些研究,发现所有国家都非常强调ICT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如美国政府在1997年提出了《为美国教育行动起来》的基础教育改革计划,强调要让12岁的少年都能联机上网,接受多媒体网络化教育。当前,信息技术课已在美国中学普遍开设。主要内容包括:运用模拟、实验进行高层次知识技能的教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训练与教学;建立信息数据库并应用它处理各种信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编写与设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运用计算机加强个别化教学等等。目前,美国有一半的家庭上网,互联网在公立学校普及率达到95%。再如,1995年,英国修改国家中小学课程,将“信息技术”课列为11门国家统一课程之一并制订各年级的标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学生有效、自主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对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获取和处理以及对外部事件进行模拟与控制等。1998年4月,英国政府发表了《我们的信息时代》的报告,申明政府的作用是:改革教育,在教育中利用新技术;使人们获得信息时代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扩大信息收益面等。该报告提出:1998年底,将联结因特网的中小学数量增加一倍,开通全国学习网;2002年,所有中小学全部进入学习网;对全国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使用因特网的技能。英国政府专门为此项目拨款10亿英镑,力求2002年全国所有中小学与因特网连接,使每一个师生都能掌握必要的电脑和网络通信技术。又如,1998年,法国提出“将法国社会带入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学发展计划,要求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学生都要学习信息技术。这项计划的目标是使法国所有学校全部实行电脑化,中央政府投资30亿法郎,地方政府筹资120亿法郎。该计划把教师培训作为当务之急,特别强调要使教师掌握软件程序编制。 上述国家的例子说明,各发达国家都把开展信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电脑和软件已成为学校与家长为孩子必须准备的学习用具。有必要指出,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教师态度转变是最有深远意义的,最有影响的因素。经过培训的教师能够把综合性的课件和互联网络引进课程,用多媒体设计报告,指导学生合作设计项目,发电子邮件给家长,为家长组织培训等等,其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适应时代要求,进行课程和教材改革。 在基础教育领域内,课程教材集中体现着教育的思想、观念,并反映了教育适应社会整体发展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程度。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AAAS)主持的《2061计划》90年代陆续出版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2061计划》(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等一系列课程改革计划。这些著作提出美国90年代至21世纪中叶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构想和发展思路。它们以大力提升全体美国青少年的科学、数学与技术素养为宗旨,力图建立、实施一种与现行课程和教育不同的课程模式与教学。它将科学分为新的5类学科,生物、数学、自然科学、信息科学和技术,这些新的学科内容构成了从幼儿园到12年级应逐步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知识、技能以及处世态度等的新内容和新框架。《2061计划》制定了基本的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关键性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认识其多样性和统一性;在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时,能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它强调亲身体验的学习原则,强调因材施教。《2061计划》所设计的课程和教材已在美国的一些州和学区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受到全国范围的普遍关注。中国已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及《科学素养的基准》(Bench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改革的蓝图(Blueprints for reform)等一系列著作翻译出版。再如,日本文部省决定从明年4月起对中小学进行大幅度改革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这次改革的目标是迎接21世纪的挑战,创造“宽松”和“体现个性”的教育体系。英国近几年开展的国家课程改革计划提出广博性、平衡性、适应性、差异性四项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