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研究者一直都苦心孤诣地探索改进竞争的方法 自由竞争的经济理论家们把市场的自发作用描述得天衣无缝,把市场的技巧性夸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萨缪尔逊指出,尽管它在许多方面并不完善,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竞争的市场和价格制度不是一个混乱和无政府的制度,有一定的秩序,是行得通的。萨缪尔逊不无得意地论述道,“竞争制度是一架精巧的机器,通过一系列的价格和市场,发生无意识的协调作用。它也是一具传达信息的机器,把千百万人的知识和行为汇合在一起。虽然不具有统一的智力,它却解决着一种可以想像得到的牵涉到数以千计未知数和关系的最复杂的问题。为有人去设计它,它自然而然地演化出来;像人的本性一样它总在变动。但是它经受了任何社会组织的最基本的考验——它可以生存”(注:保罗·萨缪尔逊:《经济学》(上),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1页。)。 达尔文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物竞天择”“用进废退”的生物演化观点。经济学不排斥市场,也不否认竞争的作用。相反,经济理论研究者一直都苦心孤诣地探索改进竞争的方法。凡勃伦对排斥竞争的有闲阶级制度提出了深刻的批判,艾哈德把经济的繁荣归因于竞争(注:艾哈德曾经明确地指出,“竞争实质是繁荣和保障繁荣最有效的手段”。参见路德维西·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1页。)。舒马赫在江郎才尽、无法解决竞争与规模效益的关系的时候,才偏执地把竞争作为他的理论目标,牵强附会地宣传“小的是美好的”主张(注:舒马赫认为大型企业不仅不公平,含有不合理的因素,而且歪曲了企业内部的一切关系。他建议宁愿建设小企业而不要大企业。参见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8-190页。)。 正如制度经济学的大师们所论证过的,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总是与社会的经济、技术条件密切相关。在人类社会步入以过度供给、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为特点的现代工业社会以后,在供给短缺、信息沟通极不方便的前工业社会或工业社会前期建立起来、并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理论与竞争关系,出现了捉襟见肘、方枘圆凿的败象。 充分竞争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所提供的比较充分和基本对称的信息,消除妨碍竞争的有闲阶级制度,解决因机会的不平等所带来的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提高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公平性。 自由竞争的理论缺陷 由于市场的不均衡和供给长边的出现,任何产品的生产最终都会由竞争走向垄断 自由竞争理论是前工业社会或工业社会前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供给存在短缺、通讯技术极不发达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自由经济理论和自由竞争关系的局限性越来越暴露无遗。无论是国际社会与日俱增的失业与贫困化问题,市场结构理论中的完全竞争现象的销声匿迹,还是垄断与规模经济效益的冲突,都反映出自由竞争的局限性和改造自由竞争关系的迫切性。 1.市场结构理论的矛盾。自由竞争理论强调市场行为主体的自由权利,反对经济原则以外的各种干预,主张各个市场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凭借自身的实力自担风险、自负盈亏。通过各个市场行为主体对各个市场机会的发掘,兼收并蓄地取得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和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成为自由经济理论近250年来奉为至宝的金科玉律。斯密认为厂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自私的市场行为主体,他们不会积极地维护公共利益,也不知道其经营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利益。由于他们经营的直接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达到最大,他们只关心或盘算自己的利益。他们的经营行为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些假装为公众幸福而经营贸易的人做了多少好事”(注:亚当·斯密著,郭大力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7页。)。在斯密的思想中,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永远是协调一致的。在斯密的时代,供给短缺,信息沟通不方便,大多数市场出现需求长边现象。因此扩大生产,增加供给,经营者可以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社会的就业就会扩大,同时社会需求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所以在斯密时代,斯密的观点是正确的。基于他对社会经济形势的估计,斯密及其大多数追随者都把完全竞争作为市场结构理论的最佳模式。 自由竞争理论始料未及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性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各个市场的供给长边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过度竞争也是屡见不鲜。过度竞争迫使企业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的开支,使社会的有效购买力不断降低,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同时,过度竞争打破了企业之间的稳定状态,许多生产者陷入得不偿失的亏损状态,不得不通过资本运营退出竞争。如果剔除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等方面的差异,由于市场的不均衡和供给长边的出现,任何产品的生产最终都会由竞争走向垄断(注:参见市场结构的有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