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服务业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服务业,即人们常说的第三产业,涵盖从交通通讯到娱乐休闲的广泛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务业的内涵和覆盖领域也在发生着变化。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一场产业革命浪潮正在席卷发达经济,并给服务业带来了深刻变化:(1)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服务业的振兴,使传统服务业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产品;(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品价值体现在服务的输送和知识产权上,包括计算机软件与信息加工服务、研究开发与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商务组织服务(管理咨询、员工招聘服务)、人力资源开发服务。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服务业多被作为纯粹的消费部门而受到政策歧视,其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比较落后。一些新兴服务业的落后自不待言,就是一些在发达国家发展多年、已臻成熟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会计、律师服务等也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即将实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为了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是“十五”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从部门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依赖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增长。“十五”时期,能否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关键在于服务业能否以快于其他两大产业的速度增长。因为,“十五”时期,(1)第一产业难以快速增长。我国第一产业增长速度近10年来一直在5%以下徘徊,“十五”期间,第一产业增长速度难以超过“九五”时期年均增长3.5%的水平;(2)第二产业增长空间受到限制。多年来,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其他两大产业,使第二产业比重维持50%左右。在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的情况下,第二产业的增长空间也受到很大限制。 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部门,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在我国,服务业产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 第一,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中介是沟通储蓄和投资的最重要的媒介,良好的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服务和证券服务是基本快速积累的基本前提。我国储蓄倾向较高,至2000年10月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6.3万亿元,国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8.9万亿元,而同时国家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7.4万亿元,存差高达1.5万亿元。由于缺乏良好的金融服务,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这是对有限的资本资源的浪费。 第二,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本的增长。21世纪,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由于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短、终身教育系统不发达,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力资本并不充裕,必须加快积累。 第三,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我国教育之不发达,造成了创新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匮乏;金融服务之不广泛,增加了企业的创新风险;技术基础设施之不完善,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成本。技术基础设施是指由多个竞争主体(主要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所共同使用的产业技术的组成部分,如基础技术知识、信息高速公路和基础制造技术等共性技术,以及经济技术数据库等服务和基础科学研究相比,技术基础设施更接近于企业的实际需求,能更直接地为企业服务。技术基础设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提供技术基础设施是政府为企业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技术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在1997年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排在其所评估的46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后一位,落后韩国19位,新加坡36位。 第四,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市场的有效开拓。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能否有效开拓市场也是经济快速增长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无论是开拓国内市场,还是开拓国际市场,都需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而我国物流产业落后,信息系统不发达,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开拓。 (二)发展服务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结构调整是“十五”一切经济工作的主线。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结构重组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就是使国有经济退出一般性的竞争领域。而国有经济退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利益调整。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可能采取指令性的手段强迫国有经济退出,如何使国有经济平稳退出,如何在国有经济退出的同时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便需要广泛的论证、咨询服务。 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及服务业结构关系的调整,是“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题中之义,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也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如农业结构调整,既需要政策支持,又需要各种服务,如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将继续存在。在农产品市场逐步开放、需求变化万端的情况下,没有中介组织的高度发达,没有农户与市场之间坚固桥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顺利进行。还如,在工业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将分离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只有为这些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结构调整才能顺利进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有可能为之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