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6月,北京关于宏观形势的研讨会特别多, 专家们上午刚刚在一起开完会,下午又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议题的另一个会场。人们喜欢说,美国经济打个喷嚏,世界经济就要感冒此次美国经济调整力度之大,也的确超出了大多数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却乐于对中国宏观政策作研究的学者的意料。而且,年初学界还在为通缩与通胀发生争论,转眼间又都在为“保7”献计献策。最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国务院要求各部委和各大研究机构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并明确了“交卷”时间。研讨会之频密也是研究者乃至决策者对这一国际环境突变形势难以把握的心态的反映。而如此兴师动众,也是1998年之后的第二次。 焦点一:今年能否保7% 美国经济增长的大幅下跌对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产生较大影响,近一时期以来,世界各权威经济分析机构纷纷调低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指数,认为今年会普遍低于去年的增长。那么,中国经济是否还能一枝独秀呢?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年5月在斯里兰卡访问时说, 尽管美国多次减息,使全球经济前景悲观,但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国内需求,所以不论外界发生什么情况,中国经济都将按照7%~8%的增长速度发展。 能否“保7”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大多数专家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七上八下”,即在7%~8%之间。但对7%~8%之间的增长幅度,不同的经济学家又有不同的表述,可谓细微之处见差别。 经济发展的原因应该是什么?学界泰斗级人物如吴敬琏,预测今年中国经济走势依然强劲。他认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比去年的情况还好,这种良好的势头能否持续下去,首先要弄清楚这种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的原因何在,如果原因能够持续,这种发展态势就能持续下去,否则就不能。那么今年经济发展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他认为,1997年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有“两手”,不仅仅是财政货币政策,还有供给方面的政策。我们一手是凯恩斯学派的需求政策,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另一手是供给学派的供给政策,1997年以来,供给方面的政策力度是很大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中国不是先找理论后采取这一政策,而是改革走到了这一步。 国务院研究室李晓西也同意吴敬琏对经济形势的乐观态度,认为总体情况不错,5月出现的下滑偶然性因素较大,不是趋势性因素。 国内供给方面调整有效,在作经济预测时不要低估。他举例说,南方部分地区私营企业改制的很多,但因为各种原因,在统计数字中未给予充分体现。对南方一些地方而言,审批制正在失去作用,地方政府在支持私营经济方面都有相应的充足政策。虽然国际因素存在,但内需是主要方面,况且美国经济扑朔迷离,美国政府认为500亿的减税计划, 调控余地较大。同意“供给创造需求”理论和供给政策支撑经济增长的学者不多,但对经济增长持乐观判断的不少。中青年“大腕级”学者如樊纲,认为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并不像媒体反映的危机那么严重,不必担心中国经济会受到美国危机的影响。 但同期的各种讨论中,对经济形势持更谨慎、甚至不乐观判断的学者大有人在。比如刘国光就认为,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回调的可能性很大,7%~8%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均衡增长率。国家计委的一份宏观形势分析认为,中国仍处在结构调整期,经济回落到7%~8%是个中长期的趋势。体改所所长陈立认为,欧美日经济下滑,及其经济上的区域化,政治上的右倾化,都是必然的趋势,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的扩大外需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对今年保持增长速度提出了严峻挑战。 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具有发布法定权威数据的特殊地位的国家统计局也相对比较谨慎。邱晓华副局长5月28 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今年整体经济的表现将在7%到8%之间运行,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从需求角度考虑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总的一个结论是,国际需求将减少一块,国内需求有可能增加一块。增加的一块与减少的一块,大致上能够抵消。今年整体经济的表现将在7%到8%之间运行,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首先看投资。今年政府投资力度不减,全年政府投资的增长幅度不会低于去年。 另一方面,民间投资,先从国内角度来看,今年其成长环境比去年要好。原来影响民间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市场准入的门槛比较高;二、投融资渠道不通畅;三、政府披露信息不尽透明;四、投资者利益的法律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当然,还有土地使用等等。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这四个方面已有明显好转的迹象。 再从外资角度来看,外商看好中国市场,正成为新的趋势。因此今年整个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加在一起,全社会的投资增长率超过去年的水平是有可能的。 再看消费,首先看收入,农民收入,今年成长的环境也比去年有所改善。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且,去年粮食减产,今年,粮价正在温和提升。从价格空间角度来说,也将为农民收入增加提供新的动力。 政府已经宣布增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对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标准进一步提高,对特殊地区实现特殊的岗位津贴,从4 月份开始,已经兑现或者逐步兑现。收入的增加,必然会给消费带来原动力。从整个消费结构变化角度来看,城市居民吃、穿等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消费热点正在明显地向住、行、通讯、教育、旅游等新的增长点转变。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会为整个消费带来新的活力。 今年,消费既然保持比较稳定的趋势,投资又有可能增加一块,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整个国内需求会比去年有所增加,内需主导经济格局会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