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观是物理学上的术语,特指波长处于微米以下的宏观与纳米以上的微观的中间状态。转用于经济学中,它是指徘徊于宏观与微观的中途的经济领域。从前,正如物理学上介观未被发现一样,人们把社会经济的更好运行只寄希望于微观的市场或宏观的政府,不自觉地强化一种“非彼即此、非此即彼”的盲从,从而跳跃在经济宏观与经济微观的终极。然而市场活动的微观主体与以经济总量平衡为目标的政府调节缺乏有机联系,由此及彼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以此来调和宏观与微观、政府与市场、市场与市场外领域的矛盾。介观经济应运而生。 一、介观经济的内涵界定 所谓介观经济,简言之,就是指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各种经济形态的总和,具体而言,它具有三方面的涵义:1、介观经济是各种微观经济主体系统组合的结构表现,是微观经济活动的扩大化或系统化。没有介观经济体系,微观经济就变成散乱的、不可确知的和不可调和的单元。2、介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直接基础,或者说是宏观经济活动的直接作用对象。3、介观经济是处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综观经济的中间层次,在整个综观经济领域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相当规模的某一产业或几个产业的大企业、各种具体的产业经济以及由各种产业链条组成的区域经济是介观领域的经济常态。由于介观经济的承上启下作用,其运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微观经济的组合或协调,实现混乱的微观经济的系统化;二是进行产业或一定区域内部的经济调节,实现产业或一定区域内部的经济平衡与协调发展。 因为,介观经济是处于宏观经济影响微观经济或微观经济达成宏观协调的中间经济地带,是生产力发展形成的宏观经济分化、微观经济分层以及非政府非市场组织形态蓬勃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可以分为亚微观、中观和次宏观三个经济层次。亚微观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分化促成传统微观经济主体分层的必然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知识带来的附加值增长在生产和销售市场的优势作用日益凸显,人才的争夺和流动显得更加剧烈,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得到市场的确认,这使传统的市场经济的微观活动主体(即企业)发生了截然不同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不断细化。作为传统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在不断加快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中分化为个人或团体性的“动态分子”,这些“分子”可以更自由地重组、更好地创新和更敏捷地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生产。于是,生产由大批量生产转为符合单个用户需要的“分子化”生产,市场也变为“分子化”的市场,拥有企业投入要素所有权的经济主体成为市场活动最基本的单元。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提供的新的就业机会中,中小企业不少于65%,法国和日本的中小企业雇用人数约占全产业的2/3以上,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企业间的兼并联合从规模到数量都成倍上涨。在上个世纪的五次购并浪潮里,年均企业购并高峰由起初的530起发展到1995年的5000起以上,1996年突破万起,年均购并规模由300亿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7000亿美元,并呈现出强强联合和新吃旧的时代新特征。这些兼并联合的大企业虽然在根本上是为适应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变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但其管理的复杂程度和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一些小政府的行动。象微软、英特尔等企业帝国,它们具有左右所处行业的能力,其经济实力更远远超过了许多中小国家。它们自身的市场行为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内部利益协调,而且对所在产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协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企业的行为已不能用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来充分解答,而必须构建一种超微观的经济理论来引导,需要传统经济理论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这为介观经济的亚微观体系的存在提供了必要和可能。 在市场经济主体微观分化的同时,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也现出了许多不相适宜的地方,这些政府职能的分离构成了介观经济的次宏观层次。首先,政府不少指令性的经济行为完全可以用市场的方法来加以解决,而且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政府机构的设置有一种市场化的趋势,但以赢利为目标的政府部门并不能达到赢利的目的,相反导致市场竞争的非公平和政治寻租的加剧。其次,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得各级地方政府不再仅仅是上级政府权力的一部分而主要着力于执行上级部门不合时宜的微观性的经济政策(即试图用宏观的方式来达到非宏观的目的),而是必须成为具有因地制宜能力的独立决策权的一级经济协调主体。再次,政府以社会经济总量平衡为目标的调控行为适应不了市场经济主体微观细化的要求,或者说,政府以宏观的方式来实现微观调节的目标具有缺陷,需要一个中间的纽带来穿针引线。总之,由于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不断壮大和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主题的确立,介观经济的传统微观波动不断加剧,各区域的商品价格水平、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等受到“膨胀的微观经济”的剧烈震荡而不断失衡。科学合理地调节本地区的商品价格水平、产业结构和收入再分配,实现经济高增长低失业、高产出低投入、以及域内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对平衡,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具有新的经济指导思想,采取新的协调模型进行整合,这些政府职能的分化重组形成了介观经济的次宏观经济体系。 但是,中观经济才是介观经济最显而易见的经济形态,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断涌现的既不属于传统宏观经济又不属于传统微观经济的新的经济活动主体,是在传统经济学理论真空中凸现的一个新领地。例如各种各样的非政府非市场的社区组织、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行业协会、企业间博弈合作的商会、以及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的各种民间协会或俱乐部组织。其中有的强调公益或社会福利,有的适可而止的涉足一些以利益为目标的市场行为,有的意图防范市场失灵于未然,有的以克服政府传统宏观性调节的缺陷为目的。它们在推动以直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微观经济活动的同时又使微观经济各主体自主实现非微观或宏观性的经济协调,在引导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同时又推进产品结构乃至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为社会经济的宏观调节提供重要基础。这些中观经济主体构成了超越传统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活动的第三种经济发展力量。 二、介观经济的特征表现 作为实现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微观推动和微观经济主体合作剩余的宏观权衡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介观经济主要表现为相干性、不定性和长期渐变性三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