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农村的稳定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政策。在中国,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中国的稳定,当前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农村稳定发展。 一、农民负担问题 农民负担过重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农民负担是指两部分。一是“三提五统”,“三提”指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五统”指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卫生事业费、教育费和村乡干部提留,根据国务院规定这八项费用不得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二是农民义务工。国务院明确规定,一个农村劳动力一年要承担15-20个义务工。但农民的实际负担还有另外两部分。一是税收,主要有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二是指“三乱”,即各种针对农民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此外还有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各种乱达标升级活动。因此农民的实际负担是相当重的。 据农业部对百县监测点的调查统计,1996年农民人均承担的社会负担竟高于全国统计数字的三倍!到底农民负担是怎么加重的呢?其直接原因有二。一是各单位各部门乱加给农民各种不合规定的费用。这些收费多以现金形式从农民手中直接收取,敏感性强,随意性大。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披露:四川梓潼县金龙场乡共有21种收费项目,其中符合国家规定的只占三分之一,农民一年中交纳的金额竟高达1300元,有的农民没钱只好贷款交费。二是乡政府虚报农民纯收入而加重农民负担。如连续遭受了1年洪灾、3年旱灾的河北省赞皇县黄北坪乡马峪村,1996年上报乡政府的人均纯收入是276元,而乡政府统计的却是537元,1997年村里上报530元,而乡政府却调整为961元,1998年该村旱得几乎绝收,而乡政府统计的人均纯收入竟增加到1304元。 农民负担过重已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强烈不满。据调查,有53.4%的农民很不满意目前的各项实际负担,有的地区农民负担已接近他们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的极限,引发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导致田亩大量抛荒。农业投入大,收益小,加上亩均负担重,农民不再依恋千百年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宁愿弃田不种。湖南平江县联合村115.54公顷耕地有8.46公顷完全抛荒,而沅江县一个村竟有2/3的耕地抛荒。二是导致乡村干部职能异化,整天为收上交而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和精力帮助农民发展经济。有的村委会甚至蜕化为向农民乱收费的官僚机关。三是导致农民的抵触情绪,引发干群、党群矛盾。有的农民交不起或不愿交,干部就采取强硬措施,导致矛盾激化。《南方周末》1998年12月4日载,当年10月23日,重庆市平县新盛镇十几名村镇干部野蛮催收税费,并将一农民打死,引起群情激愤。四是加剧了贫困地区的贫困。部分贫困地区农民因负担过重纷纷外迁,近十年贫困地区人口以每年3-5%的速度净减,相对加重了当地农民的负担,使他们进一步走向贫困。 古人说:“欲取之,必先予之”,管子也认为:“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管子·牧民》)。毛泽东则在《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中说得更明确:“政府应该只用十分之一的精力做‘取之于民’的事,而用十分之九的精力去做‘用之于民’的事”。从长远利益来看,就要先予后取,多予少取。但目前许多乡政府把田土山河分给农民以后就基本上只管取之于民了,有的甚至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这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弄得许多地方农民怨声四起,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伤害了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情,破坏了工农联盟。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曾三令五申要求减轻农民负担,十五大报告重申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十五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要“坚持多予少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必须切实贯彻中央政策,坚决把农民负担减下来。 二、干群矛盾问题 干群矛盾是影响当前农村稳定的又一热点问题。据统计,因干群矛盾引发的不稳定事件约占农村不稳定事件的70%,从1991年开始的第四次信访高潮来看,赴地市级以上的农民集体上访事件也基本上是因基层干部对农民有关问题的处理不当造成的。干部埋怨农民“不听话”,农民埋怨干部“只要钱”,干群情绪对立,关系紧张。具体表现在:1.农民对干部信任度低。笔者在农村中调查时,农民都说他们对干部没有好感,现在的干部只找农民要钱,还能干什么事。对基层干部的腐败,农民有切肤的感受。2.农民不配合干部工作,不理解甚至抵制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在思维定势里认为干部“找上门来就没好事”,因而见了干部就关门,抗粮抗税抗计划生育,如湖南岳阳君山区到去年12月22日,全区10个镇场仅有4个完成了上交。有的甚至围攻政府,殴打国家公务员。3.干部工作上忽视农民利益,没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有时甚至对立起来。基层干部是由上级任命的,对于他们“政绩”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对上级下达的各种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在“政绩本位”的驱动下,基层干部在其任期内往往倾向于迎合上级的要求,而不顾农民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在“人民事业人民办”的借口下,违背农民意愿,剥夺农民自主权,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许多“空壳村”、“空壳乡”,农民成了干部升迁的垫脚石。1998年5月21日《农民日报》载:河南睢县涧岗乡一老农反映:1993年以前,乡里号召种葡萄,我们种了,不行,1993年又让种苹果,统一买了树苗,就是“红富士”,结果长成像小鸡蛋黄那么大,三毛钱一斤没人要;1994年又叫种槲桑,结果蚕茧跌到二三元钱一斤,不够工夫钱;1996年种了小麦后乡政府又让我们犁了种大蒜,结果大蒜6分钱一斤;1998年又叫犁了正在扬花吐穗的小麦种烟叶,农民便死活“不听话”了。这是干部求个人政绩拍脑袋决策而引发干群矛盾的典型事例,这种现象在农村中极为常见。4.干部思想作风、生活上脱离群众。有的当官做老爷,不愿当群众的学生,对群众极不尊重,极不信任;有的作风粗暴、官僚,方法生硬、简单,阶级感情荡然无存,鱼水之情难觅;有的讲排场,比阔气,以权谋私,嫖赌逍遥,大吃大喝。尤其是吃喝问题,已成为一大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