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我国十二亿人口中,九亿在农村。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可见,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教师在教育发展中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对教师的任职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教育欠发达的贫困农村,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这已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贫困农村拔高使用教师的主要原因 贫困农村拔高使用教师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1987年至1988年,由于国家实行“堵大口,开小口”的计划生育政策,致使广大农村出现了第三次生育高峰。加之60年代初全国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群生育的子女又恰好与第三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群年龄相近,从而导致了近几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初中生入学出现高峰。由于初中教师需求量猛增,因而不得不从小学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到初中任教以解燃眉之急。 第二,受经济贫困的制约。贫困农村的财政一般都是“吃饭财政”,因而在进人的问题上十分谨慎,指标总是一压再压,致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另外,“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在贫困农村十分普遍。贫困农村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愿回本地,那些异乡的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更是很少有人愿意到贫困农村去施展才华。因而往往是条件好的地方、学校超编,教师工作量不饱满,而条件差的地方、学校编制不足,教师反而超负荷。 第三,教师结构不合理。贫困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临时代课教师多、民办教师多、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学科结构失衡等问题,使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教师使用时捉襟见肘。 第四,用人机制不活。由于教育人事仍属于系统的封闭管理,没有形成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不需要的人出不去,确实需要的人又进不来。 第五,度峰所需师资的增加与峰后师资大量富余的矛盾。一方面为确保度峰,确需增加一定数量的教师,另一方面峰期过后,随着初中生逐年递减,教师需求量也将随之递减,教师将大量富余。为减轻日后富余教师分流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一些地方只好堵住教师人口,将一些急需的人才拒之门外。 二、贫困农村拔高使用教师的弊端 贫困农村拔高使用教师从表面上看是从教育的实际出发,满足了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但从实质上和长远利益来看存在很多弊端。首先,违背了国家有关规定。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肩负的特殊使命,决定了他不同于其他从业人员,因而国家对教师的任职资格有明确的规定。《教师法》第三章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条例》第五章第十二条规定:“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认定其教师资格。”该条例第二章第五条还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很显然,贫困农村拔高使用教师是有悖《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的。其次,影响了教育的发展。知识的创新和传播,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教师队伍素质是影响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发达地区是如此,贫困地区更是如此。那些被拔高使用的教师就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而言,在本级或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任教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甚至称得上是一名十分优秀的教师。但被拔高使用之后,大多数则变成了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就连那些佼佼者,也可能变成一个业绩平平的人。拔高使用教师产生的结果是各等级学校的教师队伍水平被削弱而无法达标,从而使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再次,挫伤了人民群众办教育的积极性。通过贯彻实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落实,全党大办教育、全民办大教育已不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口号,人们办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里八乡走一趟,幢幢校舍都漂亮。广大农村真正实现了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人民群众倾注极大的热情改善办学条件,目的是要让自己的子女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更好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质量因为教师队伍水平的下降而停滞不前甚至滑坡,必然会损害教育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挫伤人民群众投资办教育的积极性。第四,影响了教师的切身利益。不同学段的教育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而教师的切身利益又都与这些要求密切相关。被拔高使用的教师往往承受的压力更大,付出的艰辛更多,但得到的回报却可能相对减少。譬如,一个中师学历的教师在小学任教按国家规定是合格学历,只要从事教学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并符合相应的条件即可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但当他被调到中学任教后就成了不合格学历,仅凭这一点就不能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务上不去,当然他的工资待遇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第五,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由于教师水平差异很大,加之被拔高使用的教师本身并不乐意,工作不安心,必然给学校管理增添很大的难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将会花不少精力在他们身上。 三、解决贫困农村拔高使用教师问题的对策 1.提高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充分理解“民族振兴,系于教育;教育振兴,系于教师”的真正含义,高度认识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发挥规模效益,减少因学校规模小、班级名额不足而造成的人力资源上的浪费。加强学校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和学校私请乱雇的现象发生,特别是要防止那些环境优越、条件较好的学校超编进人。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学校内设机构,尽量压缩行管人员、教辅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因事科学设置岗位,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满负荷。改革教师分配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将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直接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他们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3.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推行教师资格制度的力度,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扩大教师队伍的选才范围,促进教师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改变现行系统内封闭管理的模式,把教师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打开入口,疏通出口,让需要的人进得来,让不需要的人出得去,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教师医疗、养老、待业保险制度,尽可能为走出校门的教师解除后顾之忧。出台优惠政策,稳定本地区本单位教学骨干,吸纳、引进外地优秀人才。 4.建立教师人才库。认真分析教师队伍现状,用战略的眼光科学编制教师培养计划,加速教师培养,搞好人才储备。搞好教师需求调查,传递需求信息,搞好人才推荐。根据本地区不同范围内教师需求量不同和学段学科教师不平衡等特点,搞好人才调剂,促进合理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5.重视教师的培训提高。按照教育部的安排部署,狠抓教师的继续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同时,要根据本地区近期和长远对教师的需求情况,精心筛选一批教育教学能力强,培养前途大的后备对象,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多种方式的培训提高,以满足教育教学工作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6.加强教育协作。地区间、学校间开展手拉手活动,发挥各自的人才优势尽力帮助对方,实现资源共享。动员教育发达地区在人力上支援贫困农村的教育,搞好教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