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人们对此已形成共识,但是改革是否一改就灵?实践告诉人们:改革也是一柄“双刃剑”。改得好,能使不景气企业焕发青春,景气企业更增活力;改得不好,也会造成企业资产不断流失,人才源源离去,凝聚力、竞争力日渐下降,由盈变亏,度日如年。虽然后者不是主流,但也非个别,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改革名声。因此,提高公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率,已成为深化改革中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改制不可完全以卖代改 公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改革是否成功,可用多种标准去衡量,但在笔者看来,使多数公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组织、制度、营运方式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国际惯例,适应现实和预期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真正成为独立的依法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同时让无法存活的企业尽早关停并转,是最基本的尺度。 如果承认改制是公有企业改革的序曲,那么对于众多的竞争性国有与集体企业而言,改制就是要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内外资企业和自然人参股或控股,变投资主体一元化为多元化,变投资方式单一货币化为货币、适用硬件、土地使用权、技术成果、无形资产等的多样化,清晰界定产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有限责任制度。建立所有制混合型企业,是对内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是资本社会化、壮大企业、提升档次的途径,也是政企分开、化解风险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还将决定着企业以何种组织形式继续存在-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或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 在改制过程中,概括实践经验,下列四点必须重视: 一是对投资方参股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必须坚持适用原则,并对其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所谓适用,含义十分清楚,就是企业需要。企业不需要的东西,哪怕最先进最廉价,也不能照单全收。所谓价值评估科学合理,是指适用资产的账面价值要看,市场人格要考虑,但不能以此为准,而应看其企业可利用年限的长短和在此期限内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多少,切不可不假思索地相信中介机构的评估报告。同时要警惕、防止某些不老实的人用同一资产和智力成果向多方投资,或用他人的抵押资产骗取股权。另外,要彻底清查原有企业的资产与债权、债务,该报损的要报损,该缩水的要缩水,凡账实不符和有侵吞、转移、挥霍嫌疑的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二是对公有企业不可完全以卖代改。尽管整体出售公有企业也属改革范畴,是盘活存量资产、扩大非公有经济发展空间的必要措施,然而不区别情况,心目中只有出售,表面上好似贯彻中央指示十分坚决,其实是对公有企业能够搞好缺乏信心,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歧视和限制它发展是违背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可是又须知道,非公有经济毕竟不属社会主义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不一定要从全面私有化开始,同国际接轨更不能忘却西方敌对势力妄图从观念上、制度上“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因此,在改制中,特别是在国有经济实施有进退的战略性改组过程中,各级领导必须牢记党的理想、目标与宗旨,辩证地把握各种关系,“进”要不妨碍非公有经济的进入与发展,“退”要保持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做到有度、有序,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缺乏理性思考的作为,把变卖作为公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唯一或主要选择,对量变引起质变没有思想准备,自己茫然和被人唾弃也就在所难免。 三是充分尊重和听取企业员工的意见。公有企业改制是投资者之事,经营者之事,也是员工之事。“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企业又何尚不是如此!撇开员工,不让他们知情,不听取他们的意见,不尊重他们的权利,少数人说了算,暗箱操作,这哪是共产党人的作风!公有资产在改制中或明或暗大量流失,有些无偿地转化为私企的原始资本,有些成了其他企业的账外资产,有些变成少数有权者趋炎附势和个人贪占、吃喝嫖赌的财源,若要问个为什么,将企业主体-员工排斥在决策与监督圈之外,也许正是诸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官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但愿各级各类领导者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尊重多数人是自尊、自律的表现,是集中智慧的前提,也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四是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中央提出“抓大放小”是正确的,但地方层层照搬,那中小企业就只能自生自灭了。纵观现代国际经济,企业规模化与小型化是始终并存的,而且大企业离不开众多中小企业的协作与配套。所以轻视中小企业,该扶植的不扶植,该指导的不指导,任其自然,一卖了之,是毫无道理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亮点与未来,因为大公司正在由大变小,小企业也会逐步由小变大。 功夫要花在转换机制上 公有企业改制不容易,转换机制尽管难度更大,但也更迫切。机制不转换,充其量是“换汤不换药”。遗憾的是,现在不少改制企业(不包括已演变为私营企业)在这方面所花心思与功夫并不多,因而改制多年,除了换牌和减员,其它一如既往,至少变化甚微。 转换机制究竟转换什么?从现实需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项: ——整合布局,构建优势。地区产业相近,企业产品雷同,低水平重复严重,虽然在商品短缺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当今大多数商品出现过剩时期,无疑它阻碍了企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助长了恶性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正因为此,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来说,必须将推进企业改革与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站在全国和全球的高度,通过同类项合并,或组建集团,或加盟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或建立虚拟、集约经营组织,指导、扶持那些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产品与技术开发能力较强、效益较佳、优势显著的企业不断创特色、上水平、上规模,在全国同行中做老大;对企业来说,必须舍弃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传统观念,勇于自己否定自己,扬长避短,找准定位,巧钻空档,敢为人先,招揽人才,同科研单位挂钩协作,不断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性能更好、适用领域更广、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引导新潮流,把专业做强做优。与其个个产品垫底,不如一个产品当“龙头”。同时应将商品与资本经营结合起来。任何辉煌都是体制与科技创新的结果。只有不断创新,用信息化来带动现代化,才会有跨越式的发展,才会有新的辉煌,否则辉煌就意味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