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份在京召开的两会除了审议一年一度的计划、 财政等报告外,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讨论“十五”计划。作为新千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乃至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那么,它有何特点,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怎样的启示,对未来发展的判断会是怎样的,本文就此谈一点个人之见。 一、“十五”计划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除“序言”外,分十篇二十六章。其主要内容包括:(1 )指导方针和目标。即“十五”期间要面向经济建设,围绕结构调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宏观调控总的要求是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努力扩大对外贸易,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引导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扩大就业规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十五”计划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51%和36%,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4%、23%和33%。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资源节约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文化、设施增加,覆盖面扩大,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好转。(2 )经济结构调整问题。(3)科技、教育和人才的发展与培养。(4)关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问题。(5)改革开放与体制改革。(6)人民生活。(7)精神文明。(8)民主与法制。(9)国防建设。(10 )关于规划实施的问题。 二、“十五”计划的特点 “十五”计划是中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新世纪初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与过去多个五年计划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主要特点有: 1.以市场为基础。“十五”计划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全是市场经济导向的一个五年计划,这是“十五”与以前九个五年计划最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说明中国市场经济的道路、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了,不可能改变了,计划充分反映了这个特点。 2.着眼点更为宽泛了,不仅考虑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注意了对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分析和应对。这次“十五”计划与以前九个五年计划最大的不同就是背景全球化。虽然全球化不是从现在开始,但是中国第一次把自己五年的长期发展计划放在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之下来做,这是以前九个五年计划都没有的情况。改变了过去规划编制中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缺乏统一考虑的思想方法。 3.主要目标的范围扩大。以往各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偏重于经济增长速度,“九五”计划则加进了体制改革目标,“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范围进一步扩大,涵盖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目标比较全面、强调均衡发展的五年计划。 4.明确提出以发展为主题。“九五”计划在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时,更加重视稳定问题。“十五”计划则提出以发展为主题,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解决目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如果经济发展缓慢,这些问题都会成为突出的矛盾。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既给中国提供了实现生产力跨越发展的新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5.计划的指导性体现得更为突出。“十五”计划体现了经济计划指导性的、可预测的原则,而且量化的指标已经减少很多,所谓量化指标就是具体一项项增长多少,“九五”计划量化指标是一百多个,“十五”计划已经只有四十多个了,减少了一半还多。 6.发展动力有了明确的提法。过去多个五年计划都是以数量扩张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九五”计划开始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计划更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三大内在因素,即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 7.结构调整的地位凸显。尽管以前我们也常常结构调整,但泛泛而谈的比较多,具体措施和战略性目标不大明确。“十五”计划则明确提出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仅调整范围比“九五”计划要大得多,而且还把结构调整作为今后五年经济工作的主线。结构调整也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是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结构调整、地区结构调整、城乡结构调整等全方位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