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均GNP和GNP总量国际比较 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或经济规模呢?世界银行从80年代以来一直采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美元值来作国际比较的,通常是按每三年平均汇率计算,以消除汇率短期波动的影响,但是用这种方法估计并不能反映相对价格的国际差距,以及各国实际经济规模。从80年代末期联合国开始实行实际购买力平价(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项目,分别对几十个国家重新估计人均GDP国际美元值;从1996年世界银行开始正式在每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公布按PPP计算的各国人均GNP或GDP和GDP美元值。这表明世界各国将按同一统计指标方法重新确定收入值和经济规模。 世界银行《2000/2001世界发展报告》公布了世界206个国家或地区1999年数据,中国人均GNP为3291美元,排世界206个国家中第128位,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6490美元)的一半;美国人均GNP为30600美元,居世界第4位,相当于中国人均GNP的9.3倍;日本人均GNP为24041美元,居世界第14位,相当于中国人均GNP的7.3倍;印度人均GNP为2149美元,排世界第153位,相当于中国人均GNP水平的2/3(65.3%)。如果说80年代初期中国人均GNP水平居世界后列,还位居印度之后,属于低收入国家,那么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GNP在世界上排位大大提前了,已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或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国GNP为4112.2万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0.6%,相当于美国GNP的49.0%,在世界居第2位;日本居世界第3位,中国GNP水平相当于日本GNP的1.35倍;印度居世界第4位,中国GNP相当于印度GNP的1.92倍(见表1)。根据Maddison(1995)计算,1973年时中国的GDP只相当于美国的23.0%,日本的64.7%,相当于印度的1.48倍;1995年中国已相当于日本的1.39倍,印度的2.22倍。如果用GNP美元值代表市场规模的话,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市场,相当于世界市场规模总量的10.6%;中国是世界十大新兴市场的第一市场,相当于新兴市场规模总量40%。这是我国最大的发展优势,开放国内市场,发展国内市场,是使中国继续保持长期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根本所在。 二、国民财富的国际比较 如何认识和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财富呢?早在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认识到,天赋自然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无论一国的土壤、气候或领土面积如何,它的国民每年的供给(产出)究竟是丰富还是匮乏,这从根本上取决于它的人力资源——劳动力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世界银行从1997年以来利用基于环境可持续发展(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指标重新估计一个国家的财富(wealth)及其构成。它不同于以往的经济方法,仅把物质资本或固定资本作为衡量国民财富的指标,而把国民财富包括为四种:一是生产性资产(produced assets,也称产品资产),包括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存货、城市土地等,通常是用投资存货模型来估计;二是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包括农业耕地、草地、林地、非木材林地、自然保护地、金属矿藏、能源资源等;三是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包括教育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或回报,初级劳动力(raw labor)劳动的回报和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通常后者是难以估算的因素,计算方法比较复杂,非农产值加上农业工资减去各类资源租金和生产性资产折旧。 世界银行(1997年)按PPP美元值估算表明:1994年在92个国家中,美国和日本人均财富分别为40.1万美元和30.4万美元,在92个国家中居第1位和第4位;中国人均财富为3.7万美元,居56位(见表2);美国和日本人均财富相当于中国人均水平的10.8倍和8.2倍,其中美国和日本人均人力资源相当于中国人均水平的11.0倍和7.4倍,美、日人均生产性资产相当于中国人均水平的12.7倍和15.7倍;美国人均自然资产相当于中国人均水平的5.7倍。中国人均自然资产比印度人均自然资产低1/4,比日本人均自然资产高出30%。 1999年在92个国家中美国国民财富最多,为109万美元,居第一位;中国为46万美元,居第二位;日本为38万美元,居第三位;印度为20万美元,居第四位(见表2)。中国国民财富相当于美国国民财富的44.3%,相当于日本的1.2倍,相当于印度的2.3倍。其中中国人力资源相当于美国的41.6%,生产性资产相当于美国的36.2%,自然资本相当于美国的74.1%。 应当说,采用国民财富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各国综合国力,这包括三大资产:人力资源、生产性资源和自然资源,但是不包括军事实力或军事资产。这也是我们制定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和国际安全战略的最主要的参考指标。中国已经是居美国之后世界上经济总量或国民财富总量第二强国,但还不是经济发达国家或高收入国家。 三、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世界银行采用新的国民财富测量方法发现,人力资源占国民财富总量的比重最大,在40%-80%之间,其中高收入或上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重占优先位置,如北美地区为76%,西欧地区为74%,东亚地区为77%,即使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比重也是最大的,超过了生产性资产和自然资产的比重(见表3)。中国这一比重为77%。尽管这一测量方法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它使人们重新认识国民财富的来源,即人力资源是最大的国民财富,但是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被人为地忽略了。这一新的测量国民财富及构成结果的政策含义是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高人们的发展能力(包括良好的健康、营养、教育、满意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就等于大幅度增强国民财富。 为什么中美两国人均收入水平(暂且用人均GNP来衡量),人均财富水平差距甚大呢?这一相对差距主要在于人力资源和生产性资产的相对差距。由于自然资源禀赋是“天然”的,很难改变,但是人力资源和生产性资产则是“人工”的,是可以改变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和劳动力资源第一大国,但中国不是世界上人力资源第一大国。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表明,1999年中国总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0.9%,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22.4%,劳动力人口(就业与失业人口总和)占25.9%,分别相当于美国的4.58倍,4.72倍和5.40倍,但是人力资源仅相当于美国的44.3%。同样我们也发现中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本(指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或劳动力人口与预期寿命的乘积)第一大国,分别占世界总数的20.5%,22.0%和25.4%(见表4),但是反映人力资源最主要的指标劳动力回报率即劳动生产率,中国大大低于美国、日本、韩国。美中两国相比,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差10.9倍,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差23.8倍,工业劳动生产率相差4.5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相差8.6倍(见表5);从就业结构看,中国农业劳动力比重为50%,相当于美国1870年的水平,即有1/2的劳动力集中在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的农业部门,而美国这一比重只有2%;中国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仅为27%,而美国高达74%,其中女性劳动力比重高达84%。由此可知,中美两国人均国民财富的主要差距来源于人力资源差距,而人力资源的差距又突出表现为巨大的劳动生产率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