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到四川部分退耕还林试点县的乡村社和农户进行了一些实地调查。调查采用农村快速评估方法,使用座谈会、农户访问、实地观察等工具,了解四川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程的进展情况、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工程对农户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倾听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的意见和呼声。此次调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退耕还林(草)作为生态建设工程的重大举措,符合中国国情和西部生态脆弱的实际,符合民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对涉及农户切身利益的某些具体问题,由于宣传不到位,工作不细,处置不当,农民对此不满意,个别意见还比较尖锐。 为了方便讨论,现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中涉及农户利益的几个问题以及农户的意见和要求归纳如下: 1.关于退耕 农户举双手赞成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因为陡坡耕地的土层瘠薄、产量低、耕作难度大,他们早就想停止农耕但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现在国家实行以粮换林,停止农耕,卸下了他们多年的缺粮包袱。农民对退耕意见大的是将坡度不大且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地或二等地退耕。所谓“二等地”是指有的村在土地承包到户时,按照产量的多少落实到人:粮食产量800斤以上为一等地,600-800斤为二等地,500斤以下为三等地。农户对平地或二等地退耕还林(草)不能够接受的原因为:一是影响口粮。平地产粮多,退耕还林补助少;个别农户只有二等地,一退耕就成为无地户。二是违背农户意愿。有的村应该退耕还林的坡耕地面积不够,但县乡层层分解任务,村组为了完成任务就把二等地拿来凑数。三是没有栽上树苗的退耕还林地荒着却不让种粮食。四是担心5年以后的生活问题如何解决。 2.关于还林(草) 还林还草是本次退耕的目的,还林包括还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从调查来看,还生态公益林的面积少,还商品林的面积多,其中经济林木又占大多数。在还林上,农户的意见和要求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还用材林或经济林未尊重农户的意愿和满足农户的树种要求,如经济林要收苗木费,一些农户无钱支付苗木费,不得不改种苗木免费的用材树种,而用材树的见效时间长,收入低,近期收入无保障;一些种经济林木的农户又担心将来的农特税,怕农特税会年年增加。二是还林的最初几年不允许林粮间作。农户认为:还林地在幼树期间土地空隙较大,合理种植豆类、蔬菜等矮杆作物,既有利于增加农户的近期收入,又有利于苗木的生长。而目前还林地一律不许种农作物,已经种的农作物被强行拔掉,农户非常反感。三是对经济林木的果品在挂果后能否卖掉并有一定的现金收益普遍担忧,从而农户要求干部不仅号召大家退耕还林种经济林木,还要考虑今后的市场销路,为农户分担风险。 3.苗木供应 由于退耕还林(草)面积大,有关部门对种苗的品种、数量准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1999-2000年退耕还林(草)的试点县退耕还林的需求。在这个问题上,农户的反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苗木供应跟不上,造成挖了坑的地不能及时还林。群众看见地空着、坑晒干、白投劳,心里难受;二是种苗质量差,无法保障成活率。林业部门统一供应的苗木中,枯萎的、掺假的均有;三是农户困惑不解;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农户自育苗种在退耕还林地上被认为不是林业部门提供的苗木,还林任务不算;既然苗木供应免费,为何又要农户交种苗费? 4.补助问题 国家给退耕农户补助粮食和现金,对于鼓励农户退耕还林草,补偿农户因为退耕而减少粮食和现金收入是有积极作用的。农户认为是党和国家对农户的关心,普遍表示感激。也有不少农户认为目前的补助标准在补助年限和数量上都不够,应该再延长几年和增加适当的现金。同时,部分农户反映补助的粮食质量不太好,特别是小麦质量。对于50元/亩的种苗费,只能种用材林树种,栽种经济林木是远远不够的,能否适当提高? 5.配套措施 退耕还林(草)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保证“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调查中,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地方缺乏配套资金,投入不足,难以落实退耕还林的配套措施。例如,有的村坡耕地缺水,需要修渠道或胶管引水,但没有资金也没有部门给予指导;有的村还草涉及20多户农户,优质牧草发展了,却没有相应的圈养改良牲畜品种,还草不能增收,也不能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还林还草的成效,离不开配套的技术服务。农民对有关部门未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非常有意见。 由上可知,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中涉及农户利益的几个问题以及农户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要求是关系到广大农户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的重要问题,关系到还林工程能否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为此,特提出以下思考: 思考之一:深入宣传教育,统一干群思想 四川在开展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中都重视舆论导向工作,广大干部群众对退耕还林草的必要性以及有关政策和具体操作都有基本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继续宣传教育工作,要突出如何对待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教育群众和地方干部增强大局观念、生态效益的长远利益观念,从而把本地区、本乡村和农户的退耕还林草放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国家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对为什么要退耕、还什么林?不仅要站在本乡本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且要从全县、全省、全国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说,从本人本村看,退耕后可能粮食、现金收入受点损失,但从全省、全国看,生态环境改善了,整个经济发展了,作为局部的乡村、个体也会随着水涨船高从中受益。这个道理农民是懂得的。同时,基层干部的认识也不能脱离农户的实际,追求所谓的政绩而损害农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