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技厅最近向中曾根弘文大臣提交了一份“日本21世纪科学技术报告”。该报告在对日本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动向、制造业的现状及国民科学技术意识的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培养人才、社会机制、信息技术以及事故发生和安全技术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日本21世纪发展科学技术的举措。日本科技厅期望该报告的提出,能对日本2001财年的政府预算和目前正在制订中的2001-2005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有所影响。报告内容如下: 一、近年来日本的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状况 1.经济社会的动向 (1)失去的90年代 80年代,与其说是日本向外国学习,毋宁说出现了外国学习日本经营体制的状况。从1980年到1991年初,形成了日本经济极度繁荣的“平成景气”。这次景气,以日本国内土地和股票等的资产价格急速膨胀为基础,刺激了消费、国内投资和海外投资的全面扩张,日本的经济实力迅速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经过这次繁荣,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接近了最富裕的瑞士等国。80年代的日本经济处于空前的繁荣之中。进入90年代,日本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指的是土地、房地产和股票价值额等虚拟资产的膨胀程度,远远大于固定资产,如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的实物资产的增长幅度,造成金融资产的过度膨胀,最终打击实物经济的正常循环)。从1992年开始,日本实质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局面。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了长期经济低迷状态。分析其原因,从日本经济的结构和制度的变迁以及政府政策方面可以得出:行为短期化和忽视经济结构及制度的良性变迁是日本经济走向长期萧条的根本性原因。经济增长导致的经济规模的扩张,必然会与经济体系旧有结构发生冲突,从而要求经济体系对此做出相应的结构和制度调整,以保证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在国际上激烈竞争的时代,日本如果还不能从低迷状态解脱出来,将会落后于其他的国家。要改变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缓慢和国际竞争力减弱的现状,必须从已失去的90年代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2)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国际化的时代 随着以高度信息通信网络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的到来,经济、社会、政治的结构和面貌将发生根本变化。欧美各国和亚洲新兴国家正倾注全力为在信息领域掌握主导权而开展激烈的竞争。80年代为双赤字(财政和贸易赤字)而烦恼的美国,进入90年代以后,顺利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持续着被称为国际化时代的繁荣。这是因为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10年来,日美经济发展的差距之一体现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上。日本信息产业与美国相比发展缓慢,尤其是1992、1998年甚至出现了名义附加值的负增长,与美国的高增长速度形成鲜明对比。但就日本的设备投资变动率来看,和信息产业相关的电气机械及通信行业的设备投资增长率明显高于产业整体的设备投资增长率。这正说明了日本信息产业的朝阳产业地位。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美国的现实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信息产业无疑将逐步成为日本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成长性产业。近年来,日本的信息技术和以往的生产体制相融合,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产业结构以及劳动体制也迅速发生了变化,企业和社会的知识经营理念开始迅速普及。 (3)日本经营体制的动摇 长期以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工会、经营者内部提升制是日本经营管理模式的特征。这一特征,不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来看,实质上是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和劳资双方形成了一种多元的、相互信任的关系结构。这种结构的超稳定性,对日本经济起飞和高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这一经营理念则开始对经济增长起到越来越大的阻碍作用。传统的工作环境受到冲击,这种传统的工作环境曾制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的产品。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要维持日本以往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变得越发困难。对日本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势在必行。 2.制造业的状况 日本一直维持着进口原料和粮食、出口工业产品的贸易结构。可以说强大的制造产业是维持日本国际竞争力的生命线。 随着日本进入以知识集约化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期,制造企业为了逆转成本条件,开始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为克服日元升值、保持竞争力并降低成品费用,最突出的对策之一就是进行海外投资生产活动。日本制造业企业迅猛的生产转移,带来的后果之一是日渐缩短的国产化寿命。如日本家电企业已经与东南亚等国家的企业形成研制、开发在日本,生产在海外的分工格局。伴随这一分工格局的形成,家电产业逐渐从主导产业领域退出。而日本国内的状况是:①从制造产品向服务业就业的转换;②制造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人员不足;③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产业工作的现象继续发展。日本制造业今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如何在与美国企业的竞争中保持和增强竞争力的优势,而是如何在被东亚地区企业赶超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制造业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在部分产品领域创造竞争优势,相应缩短部分产品的生产战线,逐渐形成一种水平分工的生产和贸易格局。 在制造现场,20年来由于自动化的发展,技能工人和技术人员大幅减少,虽然劳动事故也有明显降低,但伴随着高龄化和后继人员不足,明显出现了技术经验的传授产生困难等问题。例如,支撑日本制造业的基础之一——金属工业,由于规模不大和职工的高龄化,使其熟练技术的继承面临着危险状态。为了应对这种状况,近年来日本产业结构融合化趋势明显加强。融合化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业之间相互融合,即不同产业内部或产业之间,通过将不同行业的技术和经营的融合,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如电机制造业与电子行业相互融合,形成了今日所谓的“技能的技术化”的优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