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外部需求萎缩,宏观经济政策围绕着扩大内需做文章。1998年至1999年间,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先是增加投资,然后扩大到消费领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总需求不足的矛盾,遏制了经济下滑和GDP下降的局面。同时,由于政策的时滞效应以及资本外逃等原因,货币政策一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反,通货紧缩下使得实际利率显得更高了,因而,货币政策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今年上半年扩大内需主要呈现三大热点:一是“西部大开发热”,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和更新改造资金,二是“股市热”,特别是5.19的股市飚升以及“两千年两千点”的造市声势,吸引了不少居民储蓄,同时减少了银行存款,今年前9个月份累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少增2108亿元。三是“假日经济热”,像“五一”、“十一”这样史无前例的长假有力地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最近官方公布统计数据表明国民经济开始显示了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长速度前三个季度分别是8.1%、8.3%和8.2%,季度之间基本上是匀速增长,没有出现大幅波动现象。而且,第四季度继续看好。因此,只要不出现大的意外事件的冲击,全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如何看待这种经济回升局面?经济的全面回升无疑给长期经历通货紧缩痛苦的中国经济带来了格外的惊喜,尤其是它不同于1992年政府启动,有种种迹象表明民间投资趋旺,这样的结果大大地好于年初各家的预期。 首先是生产势头上升。今年前三个季度,三大产业分别增长2.2%、9.8%和8.1%,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6%,同比增加了2.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5%,增加了2.8个百分点,光通讯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增长30%以上。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7%,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同比提高了18.3个百分点。 其次,社会需求全面回升。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复苏阶段,呈现由低向高、不断加快的增长趋势,今年前三个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同比增长12.9%,提高了4.8个百分点,曾一度低迷的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也有了明显起色。居民消费增长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9%,提高了3.6个百分点,如果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增长了11.8%。 再者,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观。今年前八个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8,达到了1992年编制综合效益指数以来的最高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倍,代表了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三季度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1%,比上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第四,物价水平有所回升。今年前三个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2%,去年同期为-1.6%,提高了1.8个百分点。8月份,水产品、医疗保健、住房等都有较大的升幅,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上涨得很快,工业品出厂价持续上涨,三季度上涨4%,比一季度、二季度分别提高了3和1.3个百分点。特别是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国内石油提价因素的影响,必将因成本的推动作用而产生加价的连锁效应。 但是,这种局面能否持续下去,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复苏阶段。由于1997年遭遇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卒不及防,也是始料不到的,在人民币保持不贬值之后半年多的时间,这种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并扩大到国内需求的各方面,使得“九五”期间GDP增长速度从9.6%滑到了7.1%,因而,国内经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失业增加。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和鼓励出口的措施,无论是产业结构和竞争能力都有了巨大改善。在度过了艰难时期之后,外部需求也开始回升,今年前三季度回升到了8.2%,预计“九五”期间五年平均发展速度为8.1%。但是,从目前的增长水平来看,最多只能说是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而且主要是恢复了出口的带动能力,并非如有些报章所称谓的那样国民经济步入“适度增长的平台”。一般地认为,我国潜在的增长率在9%左右,而且人们普遍认为现在正当我国经济起飞之时,因此,现实生产力与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相比尚有差距,目前这一阶段可能才刚刚开了一个头,如何推向高成长阶段,要有正确的政策和经济环境。 第二,出口增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7%,显示了强劲增长的能力,其中出口增长33.1%,进口增长38.7%,在出口增长的同时,进口增长得更快。如何看待外贸对GDP增长的作用,存在着许多非议。有人可能会认为,我国不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短期来看会存在着进出口不平衡现象,但是,从长期来看外贸仍将保持基本平衡状态。而有相当数量的人士则认为,外贸的净变化对GDP增长速度的实际影响并不大。如果综合考虑出口和进口,出口减去进口之后的净出口占GDP的份额实际上是很小的比重,因此,净出口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因而,即便没有净出口增长,仍然可以获得正常的增长速度,况且,外贸也不可能长期保持出超,但是,我们还是不能低估出口的影响力。从直觉上我们的确感受到外贸尤其是出口波动对GDP的影响,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从地区来看,上半年最先恢复增长并且增长得最快的也是这些外向的高出口地区,这构成了整个经济回升中坚力量。因此,如何看待这一块经济力量,也就成了焦点,也需要澄清许多问题。首先,我国虽然不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但是,就东南沿海地区来说,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主要是加工贸易的性质,虽然近年来它也已着手转型,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出口的地位丝毫不亚于国内需求,因此,外需突然减少直接导致这些地区经济衰退,从而也间接地影响到与这些地区有密切经济关系和生产合作的其它地区,因而这种影响就不再是局部性的,而是关系到了全局。其次,外贸的影响应该动态地来看,因为1997年之后出口受到的打击最严重,下降幅度大,像广东省多年来一直是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0%左右,1999年1月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4%,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呈现这种下降的局面。因此,净出口变成了净进口,只要这个差额不断缩小,甚至变成很小的净出口,不管我们是用“出口乘数”也好,用“净出口乘数”也好,或是用弹性系数,这个瞬时变动率对于拉动总需求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因此,眼前所得到的净出口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而且,出口的是加工品和消费品,进口的是投资品,也使得生产的链条伸长了,扩大了GDP增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