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表现主旋律的作品,一个拍了无数遍的题材,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构成了这一时期荧屏上最亮丽的风景。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她,投向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闻的奇迹,投向这一人类精神史上的千古绝唱。在言情戏、古装剧、枪战片热炒热播的今天,《长征》点燃了人们如此火一般的热情,也许令它的编导者们都出乎意料,颇有些受宠若惊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现象也不足为奇。打开电视,那些风花雪月、撕杀拚打的东西蔚为壮观,实在是闹得很,有些过于滥了。即使一些史料确凿的史实,也偏偏你追我赶、追求与众不同的“这一个”,匠心独运、个性十足地进行艺术再加工,直到戏说得观众找不到北,彻底倒了胃口。相形之下,倒是这些真实的再现,让人心里更舒坦些,让人更愿意去亲近。起码,我是如此。 当然,这只是泛泛而谈。于《长征》而言,它的魅力之大之强,有其更深层的原因。单从艺术上来讲,我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一个“真”字,以真实来打动人,寻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在历史征程中寻觅 以前表现长征题材的电视拍过不少,象《四渡赤水》、《突破乌江》、《金沙江畔》等,但它们都是局部地、段落式地表现长征,截取的只是长征中的某一片段。电视剧《长征》则是客观真实地再现了长征的整个历史过程,第一次全景式地向人们展现了中国革命史上这一况世未闻、波澜壮阔的历史。 为了用镜头语言真实地再现红军战士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使剧情本身具有自然的纪实风格,直观、逼真、典型化地再现客观世界的物质现实,使现众从中感受和体验当时那段特定历史和特定地域的真实状貌,剧组毅然决定,重走长征路,踏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进行实地实拍。真实,如果图省事儿,根本不需要千里迢迢地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江西瑞金等地取景,只在搭起的摄影棚里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当站在5800米的高原上,脚陷刺骨带冰的泥沼中,在真正的雪山草地的艰难跋涉中,演员们面对镜头所迸发的激情以及对角色的体验,哪种更真实呢?哪种更能够真实地再现历史呢? 追求真实,是电视艺术的生命。据报载,在“爬雪山”重场戏中,拍摄地点定在四川阿坝境内的鹧鸪山。这里山体海拔在4000米以上,演职员们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高山反应,当周恩来扮演者刘劲表演“周恩来昏倒”时,工作人员竟不辨真假,冲上前抢救。漫天大雪,雾气弥漫,鼓风机吹出的雪粒子夹着沙粒,打在脸上如刀割……爬雪山所体验的,其难、其险、其冷、其苦都远远不如当年的红军。如此的身临其境,历史伟人的形象在演员们的心中愈加丰满、成熟起来。难怪此剧导演唐国强发出了朴素而又充满哲理的感慨:走一遍长征路,够人受用一生。“过草地”同样也是此剧的重头戏。由于红军当年走的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昼伏夜出、冒雨行军是常有的事。该剧对于当年恶劣的环境氛围,尤其是茫茫草原瞬息万变的气候条件营造得非常真实,据悉在红原一地拍摄过草地时,几乎每天都是在凄风冷雨中进行。海拔4000米的高度,高寒缺氧,使得健壮的人都呼吸困难,大口大口地喘粗气,更何况是天气变幻无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眨眼间却已是倾盆大雨、冰雹加身。就这样,摄制组人员上午趟冰水,下午挨雨淋,在当年红军长征的路上完成一个个最真实、最完美的镜头。画面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很大的,人们在观剧的同时,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恰恰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了它的高度统一,也由引形成了此剧雄浑壮阔、悲壮凝重的艺术风格。 当年红军在行军途中,平均每天都有一次或大或小的遭遇战,长征可以说就是用一个个传奇串成的历史。因此,《长征》的艺术真实绝不只是真实地再现当年的自然场景,也不仅仅表现在红军跨越天险、战胜自然的超人之举上,能否真实地再现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场面,成为该剧成败与否的凝重一笔。观剧中可以发现,《长征》较之其他革命题材的电视剧,描写战争的场面更逼真一些,更精彩一些。湘江之战、三打娄山关、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以及白马山之战、土城之战等,或悲壮、或惨烈、或艰难、或惊险,逼真、精彩,一次次把观众带入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历史中去,观者随红军命运的沉浮或喜或悲,或欢呼或叹惋。可以说,该剧从整体上保持了它的和谐统一。 当然,《长征》的历史真实,也不仅仅表现在战争场景和自然场景的真实再现上,它所表现历史的高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在很多过去被视为禁区的人物和事件上,该剧有了重大的突破。长征中的矛盾斗争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国共两党之间、我党内部之间、国民党内部以及红军与自然界的斗争。剧中集中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具体表现了两次大的矛盾斗争,一是遵议会议召开前后党内复杂的斗争;二是红一、红四方面军达维镇会师后同张国焘妄图篡夺革命果实,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伪中央政权的尖锐斗争。这种表现最高统帅内部斗争的影视剧是以往所从未涉猎的。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度统一的最集中的体现。 作为个人而言,我认为应该感谢《长征》,它让我们重温了历史,重温了这一革命史上彪炳千秋的精彩华章,它让年轻人浮躁的心灵有些震颤,理性地认识了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了解了中国共产党28年沤心沥血玉汝于成,千辛万苦。开创新中国的奋斗足迹,对长征的精神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体会到,长征绝不仅仅是爬雪山过草地。 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就艺术真实而言,客观物质世界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重要的要素是人物的心灵世界。在观众看来,一部电视剧的好坏成败,是最简单最直观的评价尺度就是象不象。尤其是《长征》中的人物,更是大多数为我们所熟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太多太多的领袖、伟人向我们走来: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彭德怀、王稼祥、陈毅、张闻天、叶剑英、李先念、徐向前……观剧的同时,观众也在心里默默地给每个演员打着分。当然,这种评价也存在仁智互见的问题,因为人们的审美观是受多方因素制约和影响的,因此对人物的评判往往掺杂着主观的感受与体验,常常用主观意识中的“这一个”对剧中人物加以匡正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