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冯小宁,继《红河谷》、《黄河绝恋》之后,即将为我们奉献出他的“洋人眼中的中国”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战争与和平交响诗”的最后一个乐章——《紫太阳》。这部情节凄美动人、场面恢宏壮烈,融艺术的画卷与高亢的民族精神、崇高的人性及对和平的呼唤于一体的影片,或许会再次引起中国电影界的关注。 《紫太阳》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春节前一个严寒的冬日午后,在北影厂的第七剪辑室,围绕着《紫太阳》的创作与拍摄,笔者采访了冯小宁。 我反对战争与欺侮,赞美和平与博爱 我们的话题是从他拍摄《紫太阳》的初衷切入的,当我请他谈谈为什么要拍“三部曲”时,似乎触动了他的某个“敏感部位”,小宁略显激动地说:“生与死、爱与恨、战争与和平是文学艺术的三大主题,甚至可以说是永恒的主题。电影自诞生以来,一直没有脱离这三个主题。特别是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影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为战争与和平大多都涵盖着生与死、爱与恨的主题。美国人也非常看中这个主题,你看好莱坞拍过多少有关战争与和平题材的片子,不仅数量多、投资大而且他们更注重宣扬他们在战争中的爱国精神、牺牲精神、美化他们的英雄。我们也应该抓住这个主题、颂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赞美我们的英雄。” “有些年轻的记者曾问我是不是喜欢战争题材,我很反感这种提问。我是最厌恶并且诅咒战争的,我主张和平与博爱。但是回顾人类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是绝对的,和平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十多年来,我从《战争子午线》到《紫太阳》,一直是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搞创作,我的作品是以呼唤和平为主旨的、如《红河谷》是提倡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应以平等相待,《黄河绝恋》是揭露战争是破坏生活与爱情的罪魁祸首的。从我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分析,我从小就厌恶欺侮他人,渴望互相尊重与平等。” 我“引火自焚”不是为了炒作 在2000年初夏北京卢沟桥畔举行的《紫太阳》开机仪式上,剧组不摆“开机宴”、不喝“开机酒”,而是给现场的嘉宾、记者拍一场日本鬼子兵虐杀中国老百姓的戏。小宁说:“日本老兵东史郎在他的日记中曾详细描述过日军如何用火烧、水淹、爆炸等手段屠杀中国人,所以今天要在这里,在这部影片里展现日军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让不明真相的世人和不谙历史的后代永远记住法西斯主义对于人性的摧残与毒害。” 这场戏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几个日本兵用刺刀逼着一个中国农民钻进麻袋,系上口,浇上汽油,点燃,瞬间被火舌包围的麻袋随着里面人体激烈翻滚扭动,日本兵们前仰后合地狂笑不止。而装在燃烧的麻袋里面的“农民”就是冯小宁本人。小宁十分气愤地告诉我,开机仪式后,北京一家大报的记者竟然说这样做,是为了炒作自己。我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外请特技演员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那样势必增加剧组的开支;二是无论谁来演这场戏都有生命危险,八一厂的一位老烟火师曾警告我,如果防护措施不当,火焰真的窜进麻袋,里面的人没有经验,掌握不住平衡,慌乱中火焰会从口腔窜入胸腔,那必死无疑。因此,为了节省经费、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只有我来演这场戏才是最保险的。其实,当时剧组好多人都要求演这个“角色”,男主角的扮演者富大龙为这件事跟我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可我作为导演怎么忍心让他们干这样危险的活儿,我必定比他们经验丰富。小宁反诘道:“谁见过哪个导演用自己的性命去宣传炒作自己的?”是的,我想那位记者如果真正了解了小宁这样做的苦衷及“献身”精神,他会感到汗颜的。 我不自吹,但我努力 我问冯小宁:“与《红河谷》、《黄河绝恋》相比,你的这部影片《紫太阳》是否应该更精彩,更好看?” 小宁思忖片刻,十分平静地说,电影作品不太好比较,即使是一个导演不同时期的影片也不好类比,更何况观众的喜爱也不尽相同。在清华大学放映《黄河绝恋》时,有的大学生反而说喜欢我的《战争子午线》,所以,很难说《紫太阳》就比《红河谷》如何如何。但我可以肯定,我和剧组的全体人员是努力的,敬业的。大家都不怕吃苦,拧在一起千方百计把片子拍好,去年夏天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拍戏时,那里的小咬儿(一种蚊虫)多得数以亿计,其密度之大,连呼口气都能顺着鼻子和嘴进入气管,我们浑身上下的皮肤已经让小咬儿给叮咬得没有可叮咬的地方了。为了影片的真实,我们克服艰难困苦,坚持了下来。 当然,在艺术上我会认真总结以前影片的得失,恪守我一贯的追求,会把故事拍得更好看,《紫太阳》是90年我拍《战争子午线》时写完的,经过了这些年反复修改而成的;在摄影和画面构图上应该说更精致,因为这是我的长项,我不能放弃。即便如此,我也不能说自己的片子有多好,最后还是由观众来评价,他们说好,比我自己吹更有说服力。 我甘当这样的“傻子” 冯小宁一直以小投资、低成本拍摄大场面、大制作的影片而享誉中国影坛。98年拍摄《黄河绝恋》时,他用仅仅365万元的投资拍出1000多万元投资的效果。全片近400个特技镜头,都是靠他从《北洋水师》、《大空战》的拍摄实践及近十年摸索、独创、积思的丰富经验,用最原始的办法和模型制作的。合成后的海战、空战的场景与效果,完全可以与电脑制作的特技镜头一样乱真,令人有身临其镜、惊心动魄之感。他用绳子把自己捆住吊在悬崖上,靠人工移动摄影机俯拍黄河全景的一组长镜头,被美国的电影人误认为是在直升飞机上航拍的,其艺术效果可见一斑。在影片结尾,拍美国飞行员欧文一手抱着花花,一手搀扶着脑部负重伤的八路军女护士泅渡黄河那场戏时,为了捕捉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和细微生动的表情变化,他又扛着沉重的水下摄影机跳入陕北初冬冰冷的黄河中拍摄。就是这种花小钱、办大事,自找苦吃,甘冒风险的精神却被不少人说成傻,缺心眼儿。 对此,小宁不以为然,他说,说我傻我就傻,我甘愿当这样的“傻子”啦。拍《紫太阳》我还是不要高投资,全片投资不足500万,我们要先后去内蒙、东北大兴安岭、新疆、广东等十几个省市,走遍大江南北,这点经费必须精打细算。《紫太阳》有一场坦克大战的戏,描写的是日本关东军抵抗苏联红军的最后一战。按剧情要求,应显示出在东北平原上,苏、日双方上千辆坦克交战的宏大场面,若真的动用几百辆坦克拍摄,恐怕得把全部投资用来拍这场戏了。怎么办?小宁说还得用我的以假乱真、移花接木的老办法。我们从一个军事博物馆里把苏制T34坦克、日军坦克、装甲车等老古董都“请”出来,修理一番(只有火炮和外壳是旧的,其余零部件都是重新组配的)再运到拍摄现场参加拍摄。这样只花费了几十万元,就解决了一大难题。小宁满有把握地说,至于效果,到时候会让你看到一场具有相当规模的坦克大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