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宏的史诗品格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人类精神史上的绝唱。但像这部长篇电视剧《长征》这样,以二十四集的鸿篇巨制,充分发挥容量大的审美优势,全景式地全方位地艺术表现长征,确未曾有过。它以成功的艺术实践,感人肺腑地在荧屏上再现了长征的真实历史,深情地“史”中觅“诗”,讴歌了创造这历史奇迹的中国工农红军精神世界中饱含的伟大诗情。它可望传之后代、名垂艺册,堪称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关于长征的荧屏形象教科书。 《长征》的这种史诗品格的艺术建构,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叙述、对历史氛围的精心营造和对历史人物的生动塑造这三个层面的有机、和谐统一上。 首先,《长征》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艺术叙述,真实清晰,详略得当,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真正做到了“史”中觅“诗”。 其次,《长征》在注重历史事件艺术叙述的事实性基础上,更注重精心营造特定环境的历史氛围。历史氛围是历史事件流程的时代背景的艺术呈现,是作品史诗品格赖以生存的艺术情境。《长征》剧组以长征精神拍摄《长征》,把历史氛围营造的真实性定为自觉的美学追求。走红军走过的长征路,实地实景拍摄,顶风雨,冒严寒,三上雪山草地,挑战生命极限,精心营造出真切动人的长征氛围。从服装到化妆,从表演到摄像,从录音到音乐,从人物造型到环境造型,哪怕是美工师选择的一件小小的道具,各工种各环节,都一丝不苟,务求逼真。 再次,《长征》尤其注重活跃于这种历史氛围之中、决定着这些历史事件发展流向的历史人物的生动塑造。《长征》中唐国强塑造的毛泽东形象,刘劲塑造的周恩来形象,王伍福塑造的朱德形象,各具风采,相映成辉,都有新的艺术突破,都在他们各自作为特型演员塑造革命领袖形象的艺术生涯中翻开了新的一页。而陈道明首次出演的蒋介石形象,也不同凡响。 光照千秋的精神火花 长征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在最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排除万难、挑战生命极限的典范。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民族,更必须继承和发扬这种长征精神,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便是荧屏上的《长征》所闪烁的光照千秋的精神火花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正如编剧王朝柱在《长征·前言》中所云的:《长征》追求“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美学品格”,“重点写毛泽东高明的斗争策略、周恩来的顾全大局,以及全党、全军团结奋斗的高尚品格”。讴歌崇高的精神美,解剖丑的灵魂,以革命领袖的精神火花照亮中华民族的前进征程,以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升华当代观众的精神境界,这是《长征》的美学品格和精神追求。如果说,《长征》里的毛泽东形象更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格相交融、整合而迸发出的耀眼的精神火花;那么,《长征》里的周恩来形象则更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以厚德载物”人格相交融、整合而迸发出的灿烂的精神火花。两者相得益彰,互补生辉,显现出革命领袖伟大的人格魅力。 弥足珍贵的创作经验 《长征》的创作成功,并非是偶然。正是这个创作班子,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时,就向祖国人民奉献出了长篇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赢得了高度评价。从《开国领袖毛泽东》到《长征》,他们积累了不仅对中国电视剧创作,而且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都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弥足珍贵的创作经验。正是因为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指导把关和提供丰富翔实的史料,有中央电视台组织调集的代表国家一流水平的电视剧艺术家们担纲创作,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才真正实现了长征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资源的深入开掘与最佳配置。 《长征》充分注重发挥长篇电视剧特有的审美优势和遵从长篇电视剧的美学规范,精益求精,从戏剧结构上力求做到每集故事、人物相对集中,且集首有呼应、集中生高潮、集末留悬念,从艺术节奏上力求做到张弛有致、舒缓相间。这样,《长征》成为了一部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相当完美统一的、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