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尤其是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电影界推出了一批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这些影片的集中展映,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但是电影市场的状况并不乐观,即使是优秀影片迭出的1999年,其电影票房也只有九亿多元。分析这种状况,可以找出很多原因,比如精品影片太少、电影市场不规范等,但最重要的一条还是中国电影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电影向现代电影发展的转轨过程中,旧的、不适宜的机制和思维习惯正在被艰难地打破,而新的机制和观念还在探索中,并没有形成电影全行业的共识。 两个倔强的“外行”人重塑着电影行业理念 2000年电影行业的观念之争,突出表现在两件事上:成都赵国片五元票价和罗广生《下辈子还做母子》的官司。11月开始的成都“五元票价”风波使我们清醒地看到,拯救中国电影市场绝不是仅仅靠降低电影票价就能奏效。随着12月底《下辈子还做母子》的投资人起诉江苏长江影业公司瞒报票房案判决下来,现有发行放映体制的弊端也更加显露出来。有意味的是,赵国庆和罗广生之所以敢于站出来,是因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完全属于电影的体制内。赵国庆的关系在成都市教委,他靠一所学校礼堂起家;罗广生是广州一家投资公司的老总,拍电影是他的爱好。这两个性格倔强的汉子,一旦认准一个理,就都义无反顾地往前冲。他们用经营电影的切身感受,坦诚地描述着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种种弊端,呼吁加大改革力度,兴利除弊。 2000年,是中国电影的改革年。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在提出了跨世纪中国电影改革的种种措施的同时,对改革的目标定位相当明确: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充满活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建立起完善的电影市场体系,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格局;形成一批以影视产业为龙头的、有竞争力的大型电影集团和现代电影企业,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壮大。 地方割据的篱笆钳制了制片方的热情 上世纪50年代模仿前苏联建立的电影发行放映体制,经过了计划经济年代在全国实行普及放映的辉煌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电影发行放映行业的条块分割局面至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每级电影公司依附于每级政府,形成行政性壁垒。各公司各守一方,并且等级分明,缺乏横向联合,难以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张礼兰是电影界开发农村电影市场赫赫有名的一位经理。几年前,当她带领的河南省中牟县电影公司的发展几乎到了顶峰的时候,她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产生了困惑:全县60多万人口,300多万个放映队,农民看电影的次数最多的达到全年100多场,"2131"放映目标早已实现,市场已经达到饱和,难道以后的发展就是死守固有的成绩吗?尽管中牟周围有一些县电影公司已经名存实亡,农民几乎看不到电影,但她硬是不能破除篱笆跨出本县区域,到更大的市场上去闯荡。 这种处处设立的围墙和篱笆不仅仅在农村电影市场。由于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电影公司,本应是统一开放的市场,现在零碎成无数个势力范围,相互之间等级分明,省级电影公司理所当然就成了一个省的龙头老大,只有它拥有全省发行权,其他公司都没有购买影片的经营自主权。当生产者辛辛苦苦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一个用户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资格。五元票价争论如火如荼的时候,制片厂的销售人员发出这样的悲叹:当种粮食的人连种子都买不起的时候,粮店争论粮价的高低还有什么意义?!当这家制片厂投资1000多万元拍出的影片在某省的发行权只卖了1万元,而这个省却因这部影片获得了数十、上百万元票房收入的时候,制片厂的情绪如何激动都可以理解了。有人说,你可以不卖给他呀!制片厂说,我要是不卖给他,连一万元都不会有,因为除了他,我别无选择。 不同院线的竞争激发市场的活力 近些年的探索与实践,使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认识到,成熟的电影市场,应该是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三个环节运作起来更加具有专业化性质,而不是互相参与。因此,利用现有的发行放映资源,建立多条区域性院线和跨省院线,鼓励有条件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进行院线制改造,是不能回避的改革方向。 院线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院线制的经营理念已经成为各国市场营销的惯例。它是制片商或者发行商将分散的影院以资产相联或者签约等方式组成一个放映网络,通过规模化的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首先突出重围建立两条院线的地方是四川省。从四川省电影公司脱胎而出的四川西南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方向从单纯的发行向放映延伸,如今,以“太平洋”为品牌的电影院,在四川的发展已达到了黄金时期。而这些年四川西南影业公司和峨眉公司在影院质量和银幕数量上的竞争,也使得四川省电影公司最早完成了电影经营由单纯发行向院线管理的革命性转变。 两条院线的竞争带来了市场的活力。春节期间,太平洋影城的观众人次达到每天一万左右,而四川王府井影城,同样也因高品质的环境、以高出其他影院的票价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因此,中国的电影市场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而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制定的突破行政壁垒,打破地区垄断,形成跨区域、多渠道、院线制发行格局的有关政策,正是中国电影走出低谷的重要步骤。